科考第三极 走进“鱼鸟天堂”青海湖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14 19:40:05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思思 付轩 张峰 杨静 蒋云龙 杜晓文 李彤)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内陆湖,也是有名的“鱼鸟天堂”,“科考第三极”——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科考队员在关注啮齿类动物同时,将在这里着重了解“水-鱼-鸟”的生态链,为更好保护青海湖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湖丰富的水资源养育了丰富的鱼类,吸引了200多种鸟类来这里生活,这里也是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的越冬地,每年春秋两季途径青海湖迁徙的水鸟超过10万只。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科考队员封托:“它(青海湖)的变化以及它周边生境的变化,就能反映出这么多年气候变化对它的影响,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高,它的种群生活环境可以直接反应气候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因此,我们还想在青海湖周边重点观测一下周边这么多年来小型啮齿类动物的变化情况,这样也能够间接反映气候变化对青海湖的影响。”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常罡:“我们觉得现在环境确实比原来更好了,尤其是在越靠近(青)海(湖)的地方,我们人为的活动越来越少,随着保护力度越来越大,鸟类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像黑颈鹤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刚才科考队员已经拍摄到了一只黑颈鹤。”

黑颈鹤也吸引了很多鸟类爱好者,正在拍摄鸟儿嬉戏的青海省动物协会鸟类分会会员张学岩告诉记者,他们协会400多人义务承担着鸟类保护的宣传任务。

青海省动物协会鸟类分会会员张学岩:“我就是专门来拍黑颈鹤来了,它是海拔3000多米产子,一次就那么一两只。”

老张说,这几年,随着青海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孵化下一代的黑颈鹤数量也明显增多。

张学岩:“牧民他们义务在这巡逻,因为内地来的一看是黑颈鹤肯定稀奇,往跟前走的话,他就不让走,因为为黑颈鹤见生人了,它正在孵化器的话,他一飞,那个蛋就不孵化了。”

记者之前采访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世原羚普氏原羚的守护者尖木措,也是保护黑颈鹤的牧民之一。这些年,他和村里好几个牧民联合起来,轮流守护黑颈鹤,还为黑颈鹤制作巢穴,好让它们能在这里放心安家,孵化小宝宝。

青海省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牧民尖木措:“我们每年给它做个记录,今年黑颈鹤来了几只,从什么时候孵蛋,什么时候出壳,小孩子(雏鸟)出来了几只。”

近年来,青海湖的黑颈鹤数量由40多只增加到130多只。因为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特有的青海湖裸鲤数量也明显增加,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我国唯一的高寒咸水鱼种,每年6至8月份,数以百万计的湟鱼就会成群结队,沿着入湖的河流逆流而上,到上游的淡水河中产卵,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高原奇观,科考队员到这里时,湟鱼洄游的旺季已经结束。

记者:“当我们今天带着遗憾离开刚察县准备继续向西前进的时候,我们在青海湖的另一条支流泉吉河竟然很意外的看到了还有一群正在洄游路上的湟鱼,让我们可以有幸看到这一景观。”

青海省刚察县泉吉镇村民:“前几年乱捕乱捞,这几年不让捞了,我们全民保护,你看,这个渔政,他常年守在这个地方。”

记者:“有人靠近湟鱼太近,或者给湟鱼投喂面包什么的,我看你们都很自觉地阻止他们。”

青海省刚察县泉吉镇村民:“这是我们自发的,有的人不小心把其他的东西喂上了鱼会死掉的。”

湟鱼洄游时,也是鸬鹚、渔鸥的美餐时刻,因为湟鱼是生活在青海湖的200多种鸟类的食物,鸟类的粪便又滋养着湖中的浮游生物,为裸鲤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水-鱼-鸟”完整的生态链,让美丽的青海湖更具生机和活力。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