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邓小平与卓琳的婚礼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2020-09-09 20:42:06

孔原(左二)和许明(左一)、邓小平(右一)和卓琳(右二)

这张照片是在杨家岭毛泽东窑洞门前拍摄的,照片中有两对新婚夫妻。

延安13年,土窑洞里成就了多少人的爱情,当年没有人统计过,后来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但是,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他的第三位妻子卓琳在延安窑洞里结下的爱情,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邓小平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张锡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既是同学,又是战友。漂亮、温柔、开朗、热情的张锡瑗,朋友很多,追求者也不少,可她最终选择了邓小平。1928年初,两人在上海结为伉俪。也就是这个时候,邓希贤开始用“邓小平”这个伴随他此后一生的名字。

当时住在他们楼上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常常听见邓小平和张锡瑗在楼下又说又笑的。没想到,张锡瑗在生小孩时难产,因产褥热而不幸去世。邓小平失去了一位好妻子、好同志。

以后多年里,邓小平一直将他对张锡瑗的爱和怀念深深地埋在心底。解放后,邓小平与卓琳一起去上海寻找张锡瑗的坟墓,并取出被水淹的遗骨,重新收殓,后来将她安葬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1939年4月,邓小平从太行前线回到延安开会期间,结识了正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的卓琳。

关于他们的婚恋,卓琳回忆说:“邓小平和邓发都是从前方回来的,住在一个窑洞里头。他那时是一二九师政委,在太行山工作,还没有结婚,邓发想让他在延安找个合适的,就把他带来了。一次我去曾希圣家,曾希圣说有人想和我结婚,问我愿不愿意。我表示不愿意,因为当时我还年轻,还想再工作几年。曾希圣跟我谈了两次,我都不愿意。”这当然是托词,卓琳在回忆录中写下了她真实的想法:因为当时长征老干部都是工农干部,我们就怕跟工农干部结婚,怕他们没有知识,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延安有个笑话:一个工农干部和一个知识分子结婚了,两个人晚上沿着延河看月亮。女同志说:“哎呀,你看天上的月亮多漂亮呀!”丈夫说:“有什么漂亮的?我看不出来。”当时我想,我可不能找个工农干部,一定要找个知识分子。

但是邓小平并不灰心。他让人捎话来,问能不能面谈一次。卓琳同意了。经过几次交流,卓琳被邓小平的诚意打动了,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

1939年8月下旬(《邓小平年谱记载》),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邓小平的几个老战友把两张桌子拼起来,说:“今天我们会餐啊!大家都来会餐吧!”也没有说他们要结婚。当时在延安的中央高级领导人,除周恩来在苏联治伤外,毛泽东和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和夫人蔡畅等都来了。

这天夜晚有两对夫妇结婚,一对是邓小平和卓琳,一对是孔原和许明。在婚宴上,这些革命老战士,居然也童心大发,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作弄新郎官儿。孔原被灌醉了,害得新婚之夜就挨了许明的数落。邓小平是幸运的,他有敬就饮,竟然未醉。事后,刘英对张闻天说:“小平的酒量真大呀!”张闻天笑着说:“里面有假。”原来,李富春和邓发念在老朋友的份上,弄了一瓶白水权充作酒,才使得邓小平免于一醉。

当年不知是胶片有限,还是别的原因,两对新人,只照了一张照片。

结婚几天以后,卓琳便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1939年9月1日回到太行山。

邓小平个子不高,卓琳比他稍矮一点儿,脸都是圆圆的。第一次见到彭德怀,彭德怀就高声叫了起来:“哎呀,邓小平你真会找老婆呀,找的跟兄妹一样。”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8/02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