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英烈谱】优秀的敌工干部:穆增华

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2020-09-12 12:07:03

穆增华(1917年—1942年)

穆增华,乳名喜,也叫四喜,曾用名陈克、王喜田。陕西省蓝田县人。1935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36年冬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干事,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干事、敌工干事。1938年在延安抗大四期、五期学习和工作,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政工科长,教三旅政治部敌工部长等职务。1942年9月28日率教三旅八团奔袭日军据点时,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西安事变爆发之前,蓝田地下党和十七路军在县城开办抗日民众干部训练班,赵伯平、郗执中是负责人,方仲如、江锋、陈志敬等先后讲过课,培训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和返乡学生,穆增华、李宝贤、李景育等一起参加训练班的工作。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张学良、杨虎城和红军达成协议,徐海东、程子华率红十五军团于12月17日抵达蓝田县城,蓝田各界在老体育场召开欢迎大会。会上,穆增华代表蓝田县青年学生致欢迎词,热情诚挚的发言受到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王首道等同志的赞赏,随即就让穆增华到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工作,随军赴商洛抗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红军奉命返回原地,途经蓝田。穆增华请假回家辞行,父亲说:“准备正月给你结婚,你一走,我给人家媳妇娘家咋交代?”穆增华斩钉截铁地说:“现在我重任在身,顾不了那么多了!”他连夜在村子里联络了穆志端等五六个青年,第二天一早一起投奔红军。三哥把他送到村口,恋恋不舍,给了他20块大洋,问他:“够不够?”他说:“够了,红军不随便花钱。”腊月二十四中午,到达蓝田县城后,穆增华所带的几个青年分配到学生队,穆增华、郗执中、李宝贤等人分到民运部。中共蓝田县委书记赵伯平、屈光也随民运部一起同行,当晚撤出蓝田,经耿寨,绕西安,过咸阳、礼泉,直至甘肃庆阳铎马关。

首战平型关,政治部没有直接参战,民运部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力,发动群众协助师直机关,完成师直医院的救助工作。穆增华和民运部干事阎子庆(原陕西军区政委)的主要任务是:在前方打响前,一定要把老关庙后山那条河面上的浮桥架起来,将师部医院隐蔽在河对岸的背阴处。在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天快黑时,穆增华和大家就架好了一座浮桥,救护车和担架皆可通过了。可是,由于当时河流上游正下大雨,河水不断暴涨,一时人无法靠近,眼睁睁地看着浮桥被洪水冲垮了,原来架桥的物资也被河水冲得一干二净。穆增华和同志们连夜又发动群众,筹备好架桥的物资,继续战斗,直到第二天早晨天亮后,穆增华和闫子庆身系绳索,顾不得河水寒冷入骨,下到河水深处探寻河底,选好搭浮桥支架的地方,再让老乡固定完桥梁、桥架和桥墩,大约有二三十人参加。12点左右,浮桥终于又架起来了,为医院及时接送伤员的车辆和担架顺利通过提供了便利条件。

1939年冬,穆增华回到了一一五师政治部,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政工科科长。一一五师三四旅建制撤销后,又任教三旅政治部敌工部长。其间,为了对敌斗争的需要,他用了其乳名中的“喜”字,化名“王喜田”,以表达他对蓝田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1942年9月28日,八团奉命夤夜奔袭梁山县岱家庙附近日军据点,穆增华主动参战。穆增华从一道残破的土墙后边奋不顾身地跃步而起,对着喇叭用日语以极大的力气向日军继续喊话:“日军士兵们!放下武器吧,你们已经被八路军包围了……”几颗枪弹应声朝着穆增华飞来,他已身负几处重伤,但仍坚持着战斗。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他的腹部,穆增华身子一晃,顿时,鲜血直流,倒在了身边战友惠毅然的身上。战友一把抱住他,急切地呼唤。温热黏糊的鲜血从洞穿穆增华腹部后腰的创口喷溅出来,浸透了他携带的标语、传单,浸湿了惠毅然满手满身。战友把穆增华背出了前沿阵地,上药、包扎,但伤势实在太重了,流血过多,在返回驻地的路上,躺在担架上的穆增华用微弱的声音对战友说:“我……不行了,我别无他求,只希望……给我家中写封信,说我是在抗日前线牺牲的……”喘息了一会儿,他又说:“挎包里还有本《子夜》,是借周正同志的,请还给他……”穆增华同志英勇牺牲了,牺牲在子夜时分,他那生命的热血浸透了小说《子夜》的每一张书页,呼唤着黎明的曙光。

1997年12月,汪锋、曾思玉、惠毅然在《西安日报》发表了悼念穆增华的纪念文章《血染子夜迎黎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优秀的敌工干部——穆增华!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