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垃圾分类实施一年:西安城管谈垃圾混装混运问题 将完善末端倒逼源头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11-09 16:45:51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 兰逊鸽)《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多,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西安进行垃圾分类主要还靠“人”,有专人监管,垃圾分类情况较好;没人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的,垃圾混投的情况突出。自垃圾分类实施开始,垃圾混投、混装、混运等问题一直被市民所诟病,这也是城管部门工作中的难点。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垃圾分类领域的专家。

12345”工程有序建设 末端处置设施逐步完善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中心主任孙建军介绍,目前,西安市在垃圾分类顶层制度设计、法规政策完善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实现了末端倒逼前端,近几年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等推进迅速,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形势初步显现。

据介绍,西安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靠的是“12345”系列工程。“1”是指一座综合处理厂,主要处置垃圾处理后的飞灰炉渣和沼渣;“2”是指两个围绕焚烧厂打造的循环利用耦合基地;“3”是指三个中心建设,包括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暂存中心;“4”是指四个厨余垃圾处理厂;“5”是指五个无害化处理项目。目前,位于沣东新城的西安首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已经发挥作用,高陵、蓝田、沣西新城三个餐厨垃圾处理场建设都正在进行,计划今年年底主体建成,预计明年上半年投运;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正在建设中,计划总工期12个月。

西安大部分区县已经建成暂存点,现共有大件垃圾暂存点22座,可回收物暂存点23座,有害垃圾暂存点25座。“今年,西安市还改造提升1502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孙建军说。

前端强制分类很难做 柔性管理又戳不到痛处

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相比,前端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作,也是困难最多的环节。

孙建军告诉记者,受到设施限制,一些地方只能达到垃圾“二分”或“三分”。“西安市从一开始就按照‘四分法’推进垃圾分类,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处在‘建设施、补短板’阶段,垃圾四分对垃圾桶、回收站等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大家垃圾分类的热情再高,没有齐备的基础设施也只能是白搭。”孙建军说。

如何判断垃圾分类设施是否到位?居民小区的覆盖率和分类准确率是重要的考核标准。据介绍,大部分商业小区、商超等四分垃圾桶配备较为齐全,“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三无”小区。

孙建军举例说:“有一次我们去一个‘三无’小区检查,发现全小区就一个看门大爷,配备的4个垃圾桶被叠放在一起,垃圾全部混着装。我们问,‘发的桶为啥不用呢?’人家回答,‘咋用!我一个人既要打扫卫生还要看大门还要管很多杂事,根本忙不过来!’像这种情况我们不敢罚,因为我们也清楚这里面有很多无奈。”

此外,西安很多老旧小区以老年住户为主,定时定点投放也无法作为强制要求,必须要柔性管理。因此,针对个人或老旧、“三无”小区,西安市城管部门执法人员的监管主要还是以教育为主。

“迄今为止, 西安没有处罚过一个个人,客观情况是,有的垃圾属性比较复杂,不能一刀切,想要分对也不容易。个人意识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认知方面的提升。”孙建军表示。

末端倒逼 未来将会对进场垃圾逐一鉴定溯源

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监察支队的张志刚说,他们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商业小区也存在垃圾桶配备不齐全、物业管理“表里不一”的情况,检查时啥都好,平时却问题多多。

“我们不回避问题,依旧有很多小区在使用混合垃圾箱,我认为这是收集的问题。”为此,西安采取“撤桶并点”的方法,希望物业能够给垃圾点位配备引导员,从而改善因垃圾桶数量过多而造成的“失管”局面,但成效并不大。“针对失责的物业,我们也都是以教育为主,第一次教育、第二次劝导,但再三再四就不行了,就要处罚。”

张志刚坦言,按理说,垃圾不分类不收运,但是现在的城管垃圾运输车中掺杂了一些私营混合收集车,市民辛苦分好的垃圾被“一锅烩”拉走,城管执法检查时这样的案例并不少,但罚不过来。

垃圾分类的工作千头万绪,主管部门在一年多的推进中总结了什么经验?

孙建军说了四个字,末端倒逼。“等到基础设施建成后,我们会对进场的垃圾逐一鉴定溯源,分得不对的、不合格的全部退回;针对垃圾运输车推行信用评价机制,一旦运输过程中不合规的次数达到上限就淘汰。”

孙建军表示,监督员、网格员、基层执法员、引导员对垃圾分类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行有很大帮助,但这个人员需求量太大。假如一个小区只配一个引导员,一个月只发200元,全市得花多少钱?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引导工作只是垃圾分类前端很多问题中的一个。“但是我们还是会做,希望能在明年逐步推广。”

如何解决?“政府+企业+小区”合作模式是个好方式

此前,记者走访过沣东新城的白桦林印象小区,该小区已经做到靠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有偿回收垃圾。这些机器由社会企业投放,开展市场化运营服务。该企业负责人曾经告诉记者,无论是设备,还是管理人员,企业都要付出成本,所以需要一些政府的补贴来维持,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企业+小区”合作模式能否在全市推广?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涛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如果能处理好末端,尽快让垃圾分类产生效益,就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解决垃圾分类资金紧缺的问题。

同时,张涛认为,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要做好前端,管理好中端,处理好终端,要杜绝垃圾“一桶烩”还要避免管理“一刀切”。

张涛说,西安垃圾分类从倡导到执行已经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拥护与支持。但由于一些小区执行垃圾管理的机械化与少数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还存不少问题。一些小区物业在执行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清运制度时,没有考虑小区居民上下班时间不统一的问题,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垃圾投放时间段过后连备用垃圾箱也撤走了,让错过时间的居民无法投放垃圾,出现了垃圾混堆的现象。

必须严格要求物业小区执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清运制度,但需要配备垃圾分类备用箱,要将定时定点清运与常态化投放垃圾相结合,逐步完善小区垃圾分类制度。

延伸阅读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1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