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2020-11-14 17:27:03
1946年6月,蒋介石依仗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挑起全面内战,妄图用3至6个月时间解决中共问题。然而,战事并没有像蒋介石预料的发展。到1947年2月,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虽然占据105座城市,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投诚、起义明显增多。而且,因固守占领城市,国民党大量兵力被牢牢钉住无法调动,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被迫收缩兵力向陕北和山东重点进攻。
3月11日,国民党军飞机开始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3月13日,国民党军飞机对延安及附近地区再次实施轮番轰炸,同时以第1和第29两个整编军(6个整编师,15个旅)共15万余兵力,由董钊、刘戡率领,分左右两路从洛川宜川之线出动,采用钳形攻势直扑延安。胡宗南坐镇洛川,要求“三天占领延安”,彻底解决西北问题。
1947年3月14日,毛泽东在王家坪接见了保卫延安的新四旅的黄振棠、程悦长、袁学凯等负责同志,同他们就为什么撤离延安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听说要放弃延安,许多人想不通。在会见中,新四旅的领导激动地表示,要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毛泽东听后笑着说:“你们的这种决心很好,延安是要保的。我们在延安住了10年,挖了窑洞,吃了小米,学了马列主义,培养了干部,指导了中国革命。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延安又不可保。因为蒋介石调集了23万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有飞机、坦克、大炮,而我们保卫延安的军队只有2万多人,基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2万多人一下子要消灭23万敌人是有困难的。”他说,“我军作战历来不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主要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毛泽东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史实为例,说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他说:“从陕北目前情况来看,敌人来势很凶猛,兵力很集中,我们一下子还把它消灭不了。因此,中央才决定暂时把延安让给他。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人们很快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失败的开始。我们要拿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
3月18日,胡宗南部兵临延安城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仍在王家坪。彭德怀把毛泽东的警卫参谋和警卫排长叫到他的窑洞里,神情十分严肃地说:“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关心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很多同志希望毛主席早过黄河。可是毛主席不同意,不愿在敌人打来的时候离开陕北人民,而要留在陕北指挥作战。你们是直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安全的战士,一定要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最后,又断然嘱咐:“毛主席一向不顾自己,必要时,你们抬也要把他抬走!”
黄昏时分,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城,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
西北野战兵团撤离延安后,彭德怀、习仲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比自己人数多达十倍的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邓宝珊的二十五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不断地调动敌人,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并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在四十五天时间里,在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3月25日,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子长县(现在的子长市)王家坪会合。当天,毛泽东从任弼时那里听到了山西文水县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深受感动,当即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3月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统筹后方工作。
枣林沟会议后,留在陕北的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以及警卫部队共800人组成四个大队,统归“直属司令部”(代号“九支队”)指挥,由任弼时为司令,化名史林,陆定一任政委,化名郑位。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毛泽东、周恩来也分别用李德胜、胡必成的化名,表示解放战争必胜,中国革命必成。
4月12日至6月8日,党中央在陕北靖边县(现在的安塞区)王家湾停留56天。在此期间,毛泽东连电前方各战场高级将领,部署各路大军的作战行动,要求各解放区在内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并准备转入战略进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从根本上动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遵照党中央的部署,5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的孟良崮地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3万余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西北野战兵团由安塞地区挥师西进,发起陇东战役,痛击西北二马。
这期间,国民党军刚得到美国提供的新式无线电台“测向仪”,从测向仪获悉,陕北靖边县王家湾一带有一个强大的电台群,胡宗南认定毛泽东就在这里,立即命令军长刘戡率四个半旅,“快速偷袭王家湾,活捉毛泽东”。
这时负责中央机关安全的部队只有中央警备团四个半连的兵力,周围几十里远的地方都没有我军其他兄弟部队,形势十分紧张,十分险恶。
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对着地图研究对策。毛主席说:“敌人的企图无非是三个:一是要把中央机关消灭在这里;二是要逼中央机关过黄河;三是要把中央机关赶到沙漠地区饿死我们。我的想法是:敌人从东来,我们向西走,敌人从北来,我们向南走。大路通天,各走一边。我们不能向东走,要向西走,向靖边城内马鸿逵的部队靠拢。我们避开刘戡,利用马鸿逵的地方主义,走一段沙漠地带。胡宗南想要我们向东走,我们偏偏要向西走。天下的路多得很,他走他的大川,我走我的沙漠。谁消灭谁,咱们走着瞧。”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取得的这些重大胜利,都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那种极端艰苦而险恶的环境中指挥的。那时,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军。
1947年6月8日,毛主席一行离开王家湾,从一条小路出来,向西爬上山梁一直往西走。走了一段山路,下起了大暴雨,山洪暴发,道路泥泞,人和马行走都很困难,不能骑马走了。毛主席下了马,和大家慢慢地步行,走了一整夜,天亮后还继续向前走,又走了20多里路,才来到小河村,离王家湾只有40多里远。在这里休息了几个小时。毛主席、中央机关和部队来到天赐湾,不再向前走了,把中央机关、部队分散隐蔽在山沟里,严密监视敌人的动向。
1947年6月9日,刘戡率领四个半旅偷袭王家湾,扑了一个空。第二天刘戡命令部队顺着马蹄印向西北方向火速追击,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严密搜索前进。赶到小河村,未发现任何情况,又继续前进。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接近天赐湾时,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与敌人仅相隔一座山梁,形势万分危急。
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对着地图分析敌情,毛主席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恰好是胡宗南与马鸿逵管界的结合部,胡、马勾心斗角,正好我们钻空子,只要我们沉住气,敌人不一定会发现我们。”为了应付意外事变,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作了最坏准备,商定三人从三个方向突围,哪怕一个人突出去也是胜利。
这时汪东兴同志报告:“敌人离我们只有四五百米远了。”毛主席说:“只要敌人没有发现我们,就是到了眼皮底下也不准开枪。”
此时,远在陇东地区的彭德怀司令员,从敌台广播中听到胡宗南集中兵力偷袭中共中央机关,立即派王震司令员率一个旅(其中有一部分是骑兵),并命令三边和绥德地方部队及游击队全部火速出动支援,务必保证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接到命令后,各部队连夜行军赶到了天赐湾附近,从敌人的侧面和背后突然发起猛烈冲击。
刘戡被王震司令员率领的骑兵部队吸引住了,他下令部下追击骑兵部队。就这样刘戡的部队全部跟着退出了天赐湾,为中央机关解了围。
1947年6月16日,党中央机关由靖边县天赐湾转移到靖边县小河村,在这里停留了45天。7月21日至23日,在小河村农家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河会议。会议依据一年来的战况和各战场的形势,着重讨论了战略进攻的部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财政金融工作等问题。会议决定: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陈谢兵团由西进陕北改为渡黄河南下,挺进豫西;西北野战军改南下关中为独立坚持内线作战,牵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华东野战军一分为二,外线兵团由陈毅、粟裕指挥,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苏;内线兵团由谭震林、许世友指挥,牵制山东国民党军。至此,一个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央突破、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形成。
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10月10日,在陕北佳县神泉堡,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第一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称,第一次以宣言的形式郑重向国内外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1月22日,党中央机关移住陕北米脂县杨家沟,至到1948年3月21日离开,在杨家沟住了120天。在这期间,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在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毛泽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1948年3月23日,在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华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中共中央机关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中转战陕北,历时371天,行程1000多公里,先后途经12个县境38个村庄。
4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