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猴脸识别技术”

陕西广播电视台 2021-02-23 17:20:10

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记者原睿报道:

目前,西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正依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共同合作研发“猴脸识别技术”,用于识别秦岭地区的数千只川金丝猴。未来,这一技术有利于建立精准的动物数据信息库,可更广泛地运用在野生动物或家畜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中。

与人脸识别相似,“猴脸识别技术”就是依托人工智能,通过摄像设备对猴脸面部信息比对、扫描、识别,达到猴群个体识别效果。从2016年开始,西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所高校的三个研究团队,花费5年多时间,采集十几万张照片进行分割、定义、训练、图像识别、研究新算法、验证可行等,自主研发了识别软件。

(个体识别系统的的工作过程)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郭松涛:“这个系统是能够很精准的进行个体识别,可以进行全天候的数据采集和自动化的数据识别。同时我们如果不依赖于人来进行野生动物监测的话,可以排除人的干扰。”

相比人脸识别,猴脸识别技术的难题在于,金丝猴的脸部皮肤区域带毛区域多,且毛发区域相对更明显,纹理特征更复杂,对识别系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省“无源感知物联网基础理论与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许鹏飞:“我们在代表性的227只秦岭川金丝猴的5万多张图片上进行了实验,可以达到95%左右的识别准确率。”

(基于关注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目前,秦岭地区生活着大约4000只金丝猴,属于川金丝猴的独立亚种,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米至3300米的森林中。“猴脸识别技术”软件系统通过个体识别,可建立秦岭金丝猴的身份信息库,尤其对于新采集的个体信息,这套系统能自我更新学习,将新数据累积到数据库中,从而进行精准识别。

郭松涛:“如果说现在已经识别了100只猴子,这100只猴子能很精准的认出来他是谁。如果有101只猴子出现了,我们能知道这第101只是新的,并且能让它自动的进入到我们数据库里头,变成未来的新的能够精准识别的数据。”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识别灵长类个体)

据介绍,这套系统目前处于推广应用阶段,不仅仅是对于秦岭川金丝猴,对于其它动物也具有个体识别功能,并将更广泛的运用在野生动物或家畜,实现动物保护、饲养、繁育和精细化管理等。目前,这套系统已经针对45个物种,包括41个灵长类物种和4个哺乳类物种进行了验证,平均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4.1%左右。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郭松涛:“如果你是圈养的动物,有很多头羊或者有很多头鹿,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一套识别系统它是否打过疫苗、它是否健康;在半散放的时候,他是否能回来;哪一个个体没回来;比如东北虎的这种猫科动物,我们很难接近它,就可以通过这种摄像设备,东北虎、华南虎这种猫科动物管理的话,来鉴定它目前在哪一块,是否是我们关注的那些危险个体。”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11/21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