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央视新闻 2021-03-01 10:17:36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十集《不畏浮云遮望眼》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引用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这一典故。这两句诗出自于南北朝时期诗人庾信的《徵调曲》。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典故,就是要倡导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不能忘记我们的本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本期经典释义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对这一用典做了释义,庾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吃着树上结的果实,就想起结果实的树;喝到河里的水,就想到河水的源头。一句话,饮水思源。这两句诗表达了庾信对故土的无比思念之情。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现场讲述

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具备文化自信的坚实的基础和优良的传统。在中国古代,这种文化的源远流长给我们提供了雄厚的底气。

比如在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当时的长安兼容并蓄,文化上充满着强烈的自信,这就是后人眼中引以为豪的盛唐气象。也正因为如此,一代“诗仙”成长在盛唐时代就不足为奇了。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现场讲述

李白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在当时首屈一指,这就是他的自信的所在。贺知章见了他,惊呼他为“谪仙人”,从天上下凡的神仙;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也说自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唐玄宗要召见他,他很兴奋,写两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在长安不得志,离开长安,依然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在现场讲述

所以,纵观古今历史,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地奋斗!

敬请关注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

(第二季)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5/13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