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激战牛蹄岭 碧血映山河

陕西日报 2021-04-02 09:52:26

巍峨起伏牛蹄岭,雄关要塞兵家地。牛蹄岭位于安康城东南方向,因貌似牛蹄而得名。它由大牛蹄岭、小牛蹄岭、塔梁、文武山构成,山势起伏、易守难攻,是扼守沿汉水西去汉中和进军安康城区的天然屏障。

阳春三月,记者行走在牛蹄岭,草木掩映之下依然能够看见当年战争留下的遗痕:国共两军曾反复争夺的指挥部旧址上已长满杂草,近处的掩体、战壕等防御工事与远处的牛蹄岭战斗纪念碑遥相呼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气壮山河的历史。

红旗漫卷 神州巨变

“据附近的村民说,以前还时不时会在泥土里发现弹壳、捡到军用刺刀,可见当年战斗之惨烈。”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罗先余说。在他脚下,早已废弃的一道道战壕纵横交错地连在一起,构成了体系完整的防御阵地。当年牛蹄岭战役打响前,这些战壕里满是国民党的士兵,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将士为消灭这些敌人,正向牛蹄岭疾驰而来……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部队已基本被歼灭,全国只剩下西北、西南两大战场。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盘踞在西安的胡宗南部队和国民党陕西省“绥靖公署”撤到了陕南的汉中。

蒋介石构筑起所谓的“西南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由陕入川解放大西南。中央军委针对敌人的企图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大包抄”断其退路再回打的方针。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部署,中央军委命令十八兵团和陕南部队在6月至9月这段时间适时发动攻势,坚定蒋介石守川北的决心,既不能过早地把胡宗南集团赶进四川,又要让蒋介石放心地将他的“政府”迁到重庆,待二野切断其退路后,再集中力量消灭盘踞四川的宋希濂和退守四川的胡宗南两大军事集团。

1949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五十七师奉命进至湖北郧县(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境内集结,高喊“打到汉中去、解放全陕南”的口号,于5月21日西进,先后解放白河、竹溪、平利3个县城。7月12日,十九军五十五师强攻关垭子,18日又突破平利县城至女娲山的百里防线,攻破胡宗南集团设置在汉水的三道防线,直指最后一道、胡宗南集团的第四道重要防线牛蹄岭。

此时,牛蹄岭就成了我军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若要继续向西进发,就必须把牛蹄岭攻下来不可。

牛蹄岭位于安康城区东南方,地势突出险要,立于山顶可俯视方圆20公里内的地区,只有控制了这里才能打开通往安康城区的必经之路。从1947年起,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就在大、小牛蹄岭和塔梁修筑工事,构成完备的战壕网络和碉堡防护群。为了设防牛蹄岭,胡宗南集团在安康部署了国民党军九十八军、二十七军、六十九军和国民党主力新三军二五四师、二三五师,并在汉江北岸和安康飞机场部署火炮团和战斗机群,可谓敌众我寡,力量悬殊。

为继续西进,解放军陕南前线指挥部首先部署攻占牛蹄岭,打通全面进军陕南的咽喉。1949年7月22日,阴雨连绵,道路泥泞,解放军一面侦察牛蹄岭地形,一面做好战斗准备。战云笼罩在安康城上空,一场残酷的战役即将拉开序幕。

烽火一役 战云滚滚

1949年7月23日黄昏,解放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夜攻牛蹄岭阵地。24日零时,激烈的枪声划破夜空,牛蹄岭战役全面打响。一六三团一营经1小时激战,夺取了小牛蹄岭主阵地。至4时许,该营连续打退敌人5次反扑,因伤亡过重,由一六三团三营接替,再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天明后,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三营伤亡过半,撤出战斗。同时,五十五师一六四团在夺取大牛蹄岭石头寨后,又向北连夺3个山头,遭敌主阵地和侧翼火力杀伤,副团长孟俊奇在战斗中牺牲,其忠骨归葬于安康烈士陵园。

此时的牛蹄岭战场炮声隆隆,硝烟蔽日,杀声震天,战斗空前残酷。经过10余小时血战,阵地上仍然在进行着惨烈的拉锯战。

1949年7月24日13时,在牛玉川团长的亲自率领下,一六三团二营奋勇冲击,一举夺回小牛蹄岭所有阵地,并将团指挥部设于岭上,指战员纷纷宣誓:一人一枪,奋战到底。一六三团连续打退敌人5次冲锋,寸土不让,随后军预备队一六九团三营在团长董明瑞的带领下赶来增援,终于将敌人全部击溃。

五十五师一六四团和五十七师一六九团向敌人出击,至25日拂晓,一口气将敌人赶到了汉江北岸。为了将敌滞留陕南,防止胡宗南部队过早撤退,向川、滇方向收缩,保证二野主力迂回西南,关门打狗,根据二野首长指示,部队撤离安康,返回平利,转入整训。

牛蹄岭战役是十九军在安康外围进行的一次山地攻坚战,其激烈、壮观程度,在该军建军史上仅次于参加淮海战役中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整个牛蹄岭战役连续进行40多个小时,主阵地得而失、失而得,参战双方反复争夺19次。牛蹄岭战役共俘虏国民党军552名,歼灭2550余人,解放军也付出伤亡1259人的代价。

此次战役有力配合了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陕中战役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中央军委以十八兵团和十九军牵制、滞留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的战略意图,让刘、邓的第二野战军顺利实现西南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战略。

青史留名 承志争先

英雄不朽,人民不忘。在牛蹄岭战役主阵地、战地指挥部——牛蹄岭主峰旁,建起了牛蹄岭战斗纪念碑。3月8日,牛蹄岭战斗纪念碑前摆着花篮,当天来参加主题教育的安康市民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哀思与敬仰。

“牛蹄岭战斗纪念碑总高为19米,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一层碑座长为5.5米,两层碑座总高是5.7米,寓意参加牛蹄岭战役的十九军五十五师、五十七师。”安康市汉滨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原会长郑华说,牛蹄岭战役纪念遗址已经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在清明、国庆节等重要节假日时,纪念碑下总是摆满了花篮。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年曾亲自指挥牛蹄岭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五十五师师长、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的符先辉将军生前曾说:“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安放在安康。因为那里有与我同生共死的战友,我要与我的战友共眠。”在符先辉将军逝世后,他的一半骨灰被安放在安康烈士陵园。

在安康,牛蹄岭战役可谓家喻户晓。在这片曾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304万安康儿女在革命英烈精神的激励下不懈奋斗,开创出新的事业、迈向新的征程。鲜花翠柏敬献烈士,碑矗群山万民仰望,为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丽颂歌在这里久久回荡。

访谈与点评

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阔步前进——访安康市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李家政

记者:牛蹄岭战役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家政:牛蹄岭战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场激烈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担当和牺牲精神;为消灭国民党反动军事力量,上下同心、军队团结协作、互相支持配合的革命意志;不畏强敌、不怕困难的昂扬斗争精神。壮怀激烈的牛蹄岭战役的硝烟随着时间消散,但其留下的宝贵精神历久弥新,激励和鼓舞我们为建设更美好的安康而矢志不渝、奋发图强。

记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牛蹄岭战役对我们学习党史国史、坚定初心使命有哪些方面的借鉴意义?

李家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向在牛蹄岭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学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献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建党100周年这个极具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全体安康儿女更应加强党史国史学习、坚定初心使命,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阔步前进,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红色档案

牛蹄岭战役发生于1949年7月23日至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五十七师与国民党军九十八军、二十七军、六十九军和国民党主力新三军二五四师、二三五师围绕大牛蹄岭、小牛蹄岭、塔梁等战略要地展开激战。

整场战役连续进行40多个小时,主阵地得而失、失而得,参战双方反复争夺19次。此次战役共俘虏国民党军552名,歼灭2550余人,解放军也付出伤亡1259人的代价,是解放安康所有战斗中最为惨烈、悲壮的一场。

此次战役有力配合了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陕中战役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中央军委以十八兵团和十九军牵制、滞留胡宗南集团军于秦岭地区的战略意图,让刘、邓的第二野战军顺利实现西南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战略,让解放军得以顺利解放大西南。

(记者 方敬尧 整理)

远眺牛蹄岭战斗纪念碑。 记者 陈嘉 摄

英雄雕像。 记者 陈嘉 摄

牛蹄岭战斗纪念碑浮雕。 记者 陈嘉 摄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5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