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会】红四方面军血战漫川关

陕西日报 2021-06-23 08:54:07

漫川关战斗烈士墓。 记者 程刚摄

记者 程刚

位于秦岭腹地的山阳县漫川关,山峦叠翠。89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下简称红四方面军)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殊死战斗,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章。

1932年11月1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2万余人战略转移途中进抵山阳漫川关,被国民党军5个师6万余人围困在当地郧岭、碾子坪、康家坪、板庙、万福一带长度不足10公里的峡谷之中。在这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果断指挥,率领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三天两夜,终于成功突围,赢得了胜利。

日前,记者专程来到山阳县漫川关镇、西照川镇等地,走访漫川关战斗遗址,记录这里留下的革命故事。

深陷重围

“1932年,蒋介石调集30多万国民党军队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盲目轻敌,致使红军反“围剿”作战处于被动地位,红四方面军被迫向外围转战……”6月5日,在山阳县漫川关战斗烈士墓纪念碑下,漫川关镇政府干部周宗奇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13个团2万余人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豫西南化塘突出国民党胡宗南部、刘茂恩部和肖之楚部三面夹击,决定由湖北省郧西县秦家墁进入陕西商南,后经山阳漫川关去汉中。11月11日黄昏,红四方面军一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至漫川关以东的崇山峻岭中。

山阳县漫川关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铁骨云峰”“楚寨秦关”之称。红四方面军进入商南时,国民党各部已在漫川关至郧岭一带严密布防:国民党陕军3个团在漫川关设防,挡住红军前进的道路,尾追的国民党第65师、51师也大军压境至漫川关东南一带,国民党第42师则从漫川关以北石窑子向南压迫过来,国民党第1师两个旅则由漫川关南边的郧西向北逼近至郧岭、雷音寺、古庙沟一线,国民党第44师占领了漫川关东北张家庄至马家湾一线,对红四方面军形成了四面合围之势,妄图一举将红四方面军全歼于漫川关一带的山谷之中。

负责指挥国民党部队的胡宗南狂妄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

血战垭口

危急时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当即下达作战命令:由各师主力就地抵御近身之敌,红12师为开路先锋,在红73师的配合下由板庙康家坪向漫川关东北方向的龙山张家庄一带前进,打开通道;红10师、11师各一部抵御夹击、尾追之敌,坚决实行突围。作战命令迅速传达到各师、团、营和连部,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斗开始了。

11月12日一早,红12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简短沟通后,命令许世友所在的红34团为突击先锋,在国民党44师两个旅的接合部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战前,徐向前紧握着许世友的手一再叮咛:全军安危唯此一举,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垭口高地,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许世友坚定地表示,红34团只要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夺取垭口的战斗一打响,正面冲击的红34团一营战士们被敌人火力压制在山梁下,只能借助岩石、大树掩护对敌射击。此刻,山梁上的敌人越积越多,炮火越来越猛,红军战士一次次冲锋被打了回来,伤亡很大,但是战士们谁也没有退缩,一个个拼了命地向上攀爬、射击。战至晌午时分,红34团二营战士迂回抢占了垭口右侧高地,勇猛冲锋,削弱了山梁上敌人的火力。红34团一营战士趁机猛冲,击退了山梁上的敌人,迅速夺取了垭口最前沿的小山包。

一营夺取的小山包,就像鼻子尖一样伸在垭口阵地最前沿,敌人以整个旅的兵力,轮番进攻,妄图夺回阵地,封死红四方面军的突围道路。激战中,战士们用刺刀、大刀、手榴弹同敌人搏斗,红34团一营营长和三个连长、指导员以及多位排长先后壮烈牺牲,一营教导员也身负重伤,但战场指挥没有中断,阵地没有丢失,战斗持续到晚上,敌人在一营阵地前抛下了近千具尸体,却未能前进一步。

冲出漫川关

11月13日,敌人的反扑更加猛烈。一营占据的垭口小山包几次被敌人突破,随即又被夺了回来,双方混战在一起,像拉锯一样来回争夺了好几个来回,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刀枪撞击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红34团团长许世友带着三营和团部警卫连、机枪连的战士们经过猛烈冲杀,在午后夺取了垭口左侧高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终于被撕开一条口子,打开了全军突围的通道!

在红34团血战垭口的同时,红10师、红11师各部在沿途重要关隘阻击来犯之敌,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为全军突击开路的红73师219团,在龙山同合围过来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战斗。龙山是红四方面军突围通道右侧的又一制高点,敌我双方势在必争。当红219团抢占山头时,国民党44师130旅也从背后爬至半山腰,离山顶只有几十米的距离。红219团团长韩亮臣冲锋在前,迅速组织了一个猛烈冲锋,把国民党军队压了下去。

11月13日黄昏,在徐向前等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直奔龙山乡张家庄垭口,顺着红34团控制的通道,胜利突围。眼看着围歼红军主力的企图成了泡影,国民党军队完全丧失了作战信心,红34团也趁机从容撤离。

漫川关战斗,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队处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是前所未有的。子弹和弹片把垭口小高地上的松树削得光秃秃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树桩,战旗被弹片撕成一条条碎布,垭口小山包上弹坑一个挨着一个,土石被炸得松软,红34团一营、二营800多人只剩下70余人。在激战中,红73师219团团长韩亮臣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随后,突出重围的红四方面军主力沿小路向北急进,冒着大风雪翻越了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直插竹林关,踏上了继续转战的革命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元帅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很危险啊,多亏了34团在北山垭口顶住了……”

访谈与点评

永不磨灭的红色篇章

——访山阳县委党史办主任李刚

记者 程刚

记者:请介绍一下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战山阳漫川关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李刚:红四方面军是在1927年湖北黄(安)麻(城)起义军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支红军劲旅,活跃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地区。

1932年6月,蒋介石亲任“围剿”军总司令,纠集30余万兵力分三路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政策,盲目轻敌,坚持不停顿的进攻战略,致使红军反“围剿”作战处于被动地位。当年10月,红四方面军被迫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

1932年10月5日,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2万余人在湖北红安县四姑墩集结后,分两路越过平汉铁路,经过新集、土桥铺战斗,于11月9日进入山阳境内,11日抵达漫川关,为了再次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围困,打响了著名的漫川关战斗。

记者:请问漫川关战斗能够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李刚:漫川关地处陕鄂两省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红四方面军西进必经关隘。在漫川关战斗中,敌人准备充分,粮弹富足,我军一路劳顿,缺衣少食,随行的还有许多伤病员。生死攸关之际,张国焘主张分散游击,徐向前总指挥则认为分散会被敌人一口口吃掉,必须集中突围。

意见统一后,徐向前当即命令红12师为开路先锋,在红73师配合下夺路前进。关键时刻,红12师主力红34团奉命抢占张家庄垭口,团长许世友甩掉上衣,抡起大刀与敌搏斗,经过数个昼夜的反复冲杀,最终占领了张家庄垭口,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总结这次战斗胜利的原因,首先,正确决策是胜利的根本,红军千里行军,一路战斗,已经疲惫至极,在敌强我弱、人地两生情况下,如果分散游击,根本难以生存。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集中兵力,快速反击,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其次,红军指战员们的勇于牺牲精神是胜利的保证,战斗中许世友冲锋陷阵,韩亮臣身先士卒以及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是红军战胜强大敌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记者:红四方面军在转战期间,发扬了我党革命队伍的哪些优良作风?

李刚: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转战前进的。当时已是初冬,战士们衣衫单薄,加之连续行军作战,又无后勤保障,部队已极度困乏。但军纪十分严明,即使冰天雪地,也要露天食宿,不经群众许可,不入民宅。

红四方面军在漫川关战斗之后,连夜翻过茶壶岭,到西泉两岔河口,又顺西河进入储家沟,翻越鹘岭、下寨子沟,一直向北走去。由于部队人员多,山区房子少,红军部队大都是露天宿营,露天做饭,休息时有些战士就在雪窝和水边抱着枪睡着了。当时在西河一带,柿子树很多,满树挂着火红的柿子,行军途中,红军吃了树上掉下的柿子,就把钱放在树下;吃了地里的萝卜,没有见主人,就把钱放在萝卜地里,如果主人在就当面给钱,一个萝卜一个铜板。

红四方面军经过石佛寺乡碾子坪村时,用协商的办法,打开了何、詹、鲁、郑、傅五家大户躲人、藏粮、藏物的柳家洞,把洞内的粮食、衣物分给了当地的穷苦农民。后来群众一直怀念红军,感激红军放粮之恩。随后,红四方面军一路向西,翻秦岭,越关中,入四川,最终开辟了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

采访手记

永远铭记红军故事

程刚

如今,在山阳郧岭主峰与贺家岭一带,红四方面军血战漫川关的主战场已经被满目青翠所覆盖,难觅当年的战斗遗迹,唯有山岭之间,一块群众自发竖立的漫川关战斗纪念碑,悄然讲述着当年激烈的战斗故事和一段军民鱼水深情。

89年前,贺家岭的村民见证了这支红色军队的严明纪律,红军战士们虽然饥寒交迫,但是对群众却秋毫无犯。在村民代代传颂的红色故事中,红军为了救治一户姓邬的村民,把仅有的西药拿出来,又把少得可怜的盐巴留给邬家和周边几户村民。为了感谢红军,这户姓邬的村民把家中唯一的棉被拆开,浸着家中珍藏的烧酒给红军战士擦洗伤口。激战过后,邬家老母又领着村民含泪帮助掩埋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直到现在,当地村民祭祖的时候,仍忘不了给长眠在这里的红军战士烧上一把纸钱。

漫川关战斗的枪炮声虽已远去,但这段红色记忆却历久弥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片浸透着英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重温革命历史,缅怀红军英烈。红色革命印记正在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坐标,激励人们在新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漫川关战斗遗址发掘出的弹头、弹壳。 记者 程刚摄

先锋与群众

团结奋进 争创一流

——记山阳县漫川关镇党委班子

记者 程刚 通讯员 李小玮

“漫川关镇与湖北省接壤,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少湖北乡党都想从这儿入境陕西,疫情防控压力不言而喻……”6月2日,在山阳县漫川关镇政府,回忆起2020年的抗疫经历,镇党委书记冯锐仍感慨万千。

作为陕西的“南大门”,漫川关镇有4个村与湖北相连,与湖北相通的大大小小的路就有11条,福银高速穿过的陕鄂两省交界的高速公路口也在此处,是当时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2020年正月初二,接到全省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的指令后,漫川关镇党委班子成员第一时间全员赶回工作岗位,落实一级响应,全面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大排查,全民动员严防死守。

“只要有路的地方,就必须严密把守,以确保无病例流入。”冯锐说。为此,镇党委班子以身作则,带领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坚持点上布控与点下巡逻相结合,各检查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守,织密织牢辖区防控网,严防死守,科学管控,及时有效地切断传染源,守住了陕西“南大门”。

街道干净整洁,建筑古色古香,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这是现在人们来到漫川关镇的第一感受。近年来,漫川关镇党委班子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实现了“工作创一流、发展走在前”目标,连续8年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考核位居前列,连续7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均为优秀等次,先后获得国家卫生乡镇等15项中央和省级荣誉。

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漫川关镇党委班子抓关键、出实招,确定了“抓脱贫产业、抓村集体经济、办社区工厂”的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互助免费提供种苗的方式,在8个原贫困村发展水产养殖、粉条加工、茶叶加工等集体经济项目,每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培育了以茶叶、中药材、旅游门店等为主的“六大产业带”,发展了以黄姜、白及等为主的中药材2万余亩。扎实开展稳岗就业、消费扶贫,99%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收入稳定,50%以上的原贫困户通过消费扶贫,户均增收1.4万元。建成千户移民安置点,完成易地搬迁490户、危房改造301户、非贫困户住房安全提升650余户。8个原贫困村于2018年率先脱贫摘帽,如期高质量完成1556户4948人的脱贫任务。

聚力推进重点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漫川关镇党委班子提出了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面对百姓的质疑声,冯锐作为“班长”以身作则,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正是这班人凭着那股执着和韧劲,形成了如今漫川古镇“一心五区一带一圈”的发展布局,镇区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3平方公里,创建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2019年成功创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古镇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

聚力抓实党建、建强班子,漫川关镇党委班子始终把“学习提高上领先一步、科学发展上高人一筹、工作节奏上快人一拍”作为强化班子建设的准则,干事创业劲头十足。他们认真履行抓党建责任,持续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建三带”,在全镇新设立党支部6个,在产业园区、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7个,将300名党员镶嵌在产业链上,带动411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新建党群服务中心7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个,16个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一肩挑”实现全覆盖。注重从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推荐干部,充分调动一线干部积极性;规范干部队伍管理,用活“三项机制”,近年来先后有20余名干部提拔、重用。坚持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教育监督常态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平安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山阳县翠屏山公园一角。记者 安涛摄

追赶超越正当时

秦岭明珠谱华章

——山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山阳县高速公路网。记者 安涛摄

通讯员 李小玮

秦岭最美是商洛,无限风光在山阳。89年前,挽救了红四方面军的漫川关战斗在山阳县打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多年过去,在红色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山阳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如今的山阳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打造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夏日的山阳,苍翠欲滴,绿波无尽。

站在山阳县漫川关镇与南宽坪镇交界的黄花岭,微风吹来,茶香醉人。南宽坪镇镇长邓秀峰说,这里是板栗、茶叶立体套种示范基地。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狠抓绿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林果业和中药材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南宽坪镇甘沟村村民冯永胜是受益者之一。他在荒山上栽植板栗15亩,又在板栗树中间套种茶叶。“我一年板栗收入2万多元,年产商品茶200多斤,每斤300元左右,两项收入超过8万元。”开心的笑容始终挂在冯永胜脸上。

在一山之隔的法官镇两岔口村,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的立体林业经济同样风生水起。该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两岔口村核桃示范基地4130亩,其中流转土地2800亩,与农户联营1330亩。公司实行立体林业发展模式,在核桃园下套种油(药)用牡丹2000亩、地膜洋芋500亩、黄姜等中药材1000亩。基地建成后,受益农户362户,流转土地租金117.6万元,实现务工收入220多万元。

“十三五”期间,山阳县围绕“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四大工程,推动林业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县累计新建核桃良种示范园5.76万亩,核桃总面积达到65.3万亩;发展核桃初加工厂(点)15个、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53家;核桃年产量2.6万吨,实现产值3.9亿元,农民户均核桃收入3500元左右;累计新发展中药材基地35.74万亩。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山阳县核桃、板栗的产量和质量连年提升,中药材产业连续四年位居商洛市第一,林业产业风生水起,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助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

产城协同发展 做强县域经济

6月4日,山阳瑞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一条条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充电器、卷发棒等各类产品整齐摆放、陆续装箱。

该公司主要从事5G设备电源适配器、充电器、开放式电源适配器和小家电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产品远销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其5G设备电源适配器项目于2020年12月签约入驻山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4000万元,安置就业750人以上。

“优良的营商环境,优质的人力资源,还有便利的交通环境,是我最终选择在山阳投资的原因。”瑞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锡说,福银高速的出口就在园区外,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十分方便。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争取海关授信,未来可通过从西安发车的中欧班列发货,加快海外订单的交付时间。

走进山阳高新区,一幢幢现代化的工业厂房拔地而起,车间里机器自动化生产、高效能运转。金川封幸公司成功破解了黄姜清洁生产世界性难题,成为国家行业生产标准;丰源公司万吨氮化钒产能稳居全球第一;五洲公司钒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如今,山阳高新区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引领县域经济、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山阳县优化产业布局,规划产业板块,坚持产城协同发展,形成由东部必康医药产业园和西部县域工业集中区两个组团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扣资源、生态、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招商引资,目前入园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184家。

2020年,山阳县实现生产总值144.3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6.9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7.5%;财政总收入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商洛市第一方阵。

奏响民生“乐章” 提升幸福指数

夏日傍晚,漫步在山阳县城的滨河休闲运动长廊,欣赏着美丽的城市夜景,悠然惬意。“以前的县河,钓鱼是唯一的乐趣。现在,河边的休闲运动长廊是我们早晚休闲健身的好地方!”一位居民笑着说。

近年来,山阳县扎实推进“东进西扩、南拓北优、中部提升”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功能布局逐步完善、城市品位有效提升。按照“城镇景区化”要求,该县将景区元素融入县城建设,先后建成了滨河休闲运动长廊、城市景观大桥、县河蓄水成湖、翠屏山森林公园及绿化亮化提升等工程,打造了运动休闲、道德文化、法治文化等一批特色街区,构建了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山水园林城市画卷。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三五”期间,山阳县以惠民利民为根本,累计实施民生捆绑项目105个,完成投资140亿元。水阳高速、必康大道、漫川过境隧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新修改造色小、峪峒、银照等公路31条810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和通达工程1100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改扩建城区一幼、一小等学校8所,新增学位7200个,有效解决了城区幼儿园入学难、小学大班额问题;新建高坝幼儿园等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15所,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县医院、中医院迁入新址正式运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实现“三馆合一”。改扩建区域和镇敬老院14所,新建兜底保障院5所,建成城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2个。城区集中供热等城建项目建成投用,“气化山阳”管网铺设基本到位,卜吉河、丰阳塔等棚改项目扎实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24个镇村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6%。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10/22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