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带一路”建设丨罐罐垒墙 瓷片铺路 铜川陈炉窑火千年不绝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8-06 13:06:37
编者按:陕西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7月31日至8月8日,中外媒体记者分赴陕北、关中、陕南三线同步开展采访调研活动,感受陕西各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西部网·陕西头条推出“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采访调研行”,反映中外媒体眼中的陕西印象,感受“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脉动。
西部网讯(见习记者 张泽茸)8月5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随“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 采访调研行”采访团一行来到铜川市耀州区,探寻千年耀瓷的奥秘。
陈炉古镇。
在铜川市印台区,有一个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的古镇,名为“陈炉。陈炉古镇是耀州窑国内唯一遗存的烧造基地,堪称“炉火千年不绝“。耀州窑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明清逐渐没落,直到1977年,失传800多年的耀州青瓷才被成功复制。
耀州窑至今保留着“山中取料,手挖车推;泥池陈列,明亮如镜;手工制坯,转轮就制; 雕花绣草,工笔而成;日晒火烧,自然形成;煤炭翻堂,蹄窑烧成”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堪称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炉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1400年前的北周时期,后经唐、宋至明、清连绵不断。陈炉现有金、元、明、清陶瓷烧造区30余处,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积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
陈炉古镇王家瓷坊负责人王战军介绍,耀州窑有四宝——倒流壶、良心壶、凤鸣壶、公道杯,无论是从壶底孔洞注水的倒流壶、可倒出两种不同液体的良心壶、壶中盛酒时发出凤鸣声的凤鸣壶,还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的公道杯,都是中华文明之瑰宝。
王家瓷坊陈列的作品。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曾经的耀州瓷烧制技艺也是如此。为了千年传承的延续,铜川先后建立耀州窑博物馆、耀瓷小镇等,开展旅游、研学等一系列活动,致力于将耀瓷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