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书记谈·乡镇篇】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党委书记范新亮:党建引领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2022-11-03 19:54:16
记者: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如何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年以来,新街镇的工作核心是什么?
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党委书记范新亮。
范新亮:今年以来,新街镇立足镇域实际,结合陈仓区委组织部实施的“5590”攻坚行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推行“‘四优’模范机关”和“‘四美’红旗村”创建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双百”行动落地见效。
镇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开展“先锋”工程。引进种养殖产业企业5户,培养致富能手230名,吸引200名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开展“提升”工程。投入70余万元,对东沟门村、核桃园村、老庄村、菜园村等村级阵地进行了改造提升,营造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三是开展“连心”工程。高标准建成3个党代表工作室,探索推行“345”模式,充分发挥105名党代表桥梁纽带、建言献策和服务群众作用,搭建起了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
陈仓区新街镇党委书记范新亮(中)调研吴山景区开发建设情况。
记者: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要打牢夯实产业振兴这个基础,新街镇采取怎样的发展模式?
范新亮:新街镇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模式,种养结合,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全镇以“三变”为依托,根据镇域实际,全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进一步丰富产业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大力推行“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动种养殖业发展从松散型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一是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2100平方米核桃加工厂和冷库一处,引进宝鸡润鑫之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购置核桃、辣椒筛选、清洗、烘干、炒制、罐装等设备10余台,预计年收购加工销售核桃110万吨,实现产值1500万元;年收购加工销售辣椒150万吨,生产辣椒酱180万瓶,极大辐射带动群众种植辣椒积极性,实现产值2000万元。二是依托林地、林荫空间资源优势,发展核桃2.8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发展花椒、林下柴胡1.5万亩,种植苍术100余亩。扶持宝鸡金果红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虎娃肉牛养殖场等专业合作社,在官村、郝家庄村等村建跑山鸡基地3个、林麝养殖基地1个、肉牛散养基地3个。三是对接陕西天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订单式销售核桃仁2000吨;对接同仁堂等品牌,定点采集麝香;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年销售跑山鸡1.8万羽、鸡蛋3万枚,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范新亮(中)调研吴山景区开发建设情况。
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打造乡村优美人居环境上,新街镇是怎么做的?
范新亮:新街镇坚持全域整治,打造亮点,展现美丽乡村新面貌。新街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引实细”上做文章、下功夫、出实招,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实现了乡村颜值极大提升。一是在“引”字上做文章。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在“实”字上下功夫。投资124万余元,在东沟门村、庙川村、核桃园村等村栽植竹子、樱花等苗木2600余株,建设百日草、万寿菊花海100余亩,打造“微地形微景观”3处,完成核桃园村、柳巷村等村主干道路沿线12000平方米墙体粉刷,完成街道市场硬化2000平方米,改造提升大棚400平方米,在庙川村新建休闲广场一处,硬化场地1000余平方米,修建文化墙200米,完成了镇街道原供销社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大棚、地面、墙面、门牌翻修,治理了脏乱差,倡导了文明新风尚,塑造了乡村“新容颜”。三是在“细”字上出实招。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人居环境整治流动现场会,采取“听看评比”工作法,通过实地观摩,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自觉干”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新街镇将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持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双百”行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强镇、旅游名镇、生态美镇、农旅新镇”这一目标,不断壮大核桃、辣椒、林下种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全力推进西镇吴山景区开发建设,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