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书记谈·乡镇篇】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党委书记赵鑫: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正当时

“学习强国” 渭南学习平台 2022-11-23 13:54:24

塬区明珠,红色小镇;绚彩山水,多情大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秦岭山地,北部为黄土台塬,境内空气清新、沟壑纵横、粮丰叶茂、山峦叠嶂、风光秀美,水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有2个社区16个村,200个村民小组,9062户,3.5万人,耕地面积5.4万亩,总面积172平方公里,是纯农业镇。

近年来,在华州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明镇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为理念,以做美乡村、做优产业、做强农业,建设生态小镇、全域景区为思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永不僵化,实干、苦干、加油干,形成了经济质效稳中向好、转型升级稳中有进、民生保障稳步改善、社会大局稳定有序、文化建设稳步加强、作风建设稳扎稳打“六稳”良好态势,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达标,民生、生态、稳定和廉政“四条底线”守住,各项工作步履坚定、铿锵有力,实现了大明镇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聚焦“一核五轴党建+”,党建引领蹚出新路子

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为此,大明镇党委秉承党建是生产力理念,坚持把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最大的工程来抓,大力推进“以党建为核心,以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基层治理、作风建设为五轴”的“一核五轴”开放型党建体系建设,抓责任、抓教育、抓活动、抓融合、抓创新、抓宣传,用出全身力,打好组合拳,党建和各项中心工作互动双赢、相得益彰。

“村在景中、屋在树中、路在绿中”的大明镇(本文图片由华州区大明镇人民政府提供)

“三个坚持”打造党建“聚能环”,坚持以上率下,筑牢思想根基。全镇上下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集中活动日、辅导培训、上党课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丰富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思想站位和视野格局,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大明落地生根。坚持以严导行,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压力传导,镇村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集中活动日”“双诺双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积极实施“领头雁”培育和“细胞强健”工程,坚决落实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责任,形成“党委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包片抓、党务干部精细抓”工作格局。坚持以点带面,提升党建品牌。设计特色党建载体,培植带富先锋,提升党建品牌效应,全镇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白泉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支委联组、党员联户,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人居环境整治党员监督岗、红黑榜激励惩处机制,“村在景中、屋在树中、路在绿中”的乡村美景在白泉村次第展开,以白泉村为代表的新时代“党建+”已经成为大明镇新开放体系乡村建设的“亮丽名片”。吕塬村采取“党支部+农户”建成致富鱼塘尝试水产养殖,激活产业发展动力,增加就业岗位机遇,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甘做吃螃蟹第一人。

大明镇白泉村新时代“党建+”治理成果

打好产业提质“组合拳”,乡村振兴赋能大视野

厚植群众情怀,擦亮塬区特色产业“名片”,千方百计鼓起群众“钱袋子”,让区域经济常盛长兴。4.5万亩、人均1.3亩的花椒已成为一种生态,是群众增收的幸福树、发财树。“二次赋值”打破“粗加工”壁垒,花椒油、花椒粉等副产品不断向精细挖掘,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大结杏、猕猴桃、菊花、土蜂蜜、栗子、杏李等具有大明特色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线上“云”带货、整客打包出售,“链条”延伸裂变,不断传递着大明“舌尖上的味道”。

塬区的花椒

积极实施“大明技工”品牌塑造,举办各种劳务培训、劳务招聘、实用技术推广活动,以工资收入补齐增收短板,常年在外务工1.3万人。探索“家门口”小微产业辐射农户“零距离”致富,杜湾村走出了一条新路,建成厂房150平方米,月加工产品1.3万条的小微企业,吸纳周边脱贫劳动力和留守妇女21人。

花椒交易市场

“资源”变“资产”,孙堡村“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整村推进新型生态农场“绿色”发展的模式,白泉村、兴国村结合自然条件建成的桶装矿泉水生产线,让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再次腾飞,白泉水厂新增的二期5L桶装水及瓶装水生产线及贴牌代工服务,让产业链逐步向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小乡村“旧貌换新颜”,环境整治激发新动能

环境卫生是“门面”,是“名片”。秉承“环境卫生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理念,坚持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镇村干部转作风、抓落实的“练兵场”、试金石,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各村(社区)卫生费收缴工作机制和保洁员制度、卫生清扫制度,创新推行镇、村、户三级联动和每周五人居环境整治日常态机制,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包段、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建立环卫分区作业标准、重要时段错时保洁、重要路段延时保洁、重点区域增人保洁等制度,坚决落实环境卫生治理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的“三定”制度,形成“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环境治理新局面,做到环境保洁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寺王村大力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50米”,在全村形成人人讲卫生、爱环境的浓厚氛围;兴国村、高楼村“支委带头、党员示范、党群联合”和赵家村、李岩村、方寨村、渔池村、里峪口、唐安村等采取户代表参与集中整治的做法,在得到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点赞的同时,让村村颜值“爆表”,实现了全镇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转身、脱胎换骨,真正让群众的幸福感、收获感在家门口得到感知和升华。

大明镇的志愿者植树增绿

文艺文化“两开花”,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让群众物质上有保障、精神上拥护党、思想上爱祖国是全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公益宣传暖人心,制定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制作大型喷绘,安装灯箱广告,建设文化长廊,发放公开信、彩色宣传画等多形式促进文明和谐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道德讲堂打造精神高地,在镇村深入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先进讲事迹、党员讲体会“四讲”活动,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式,上下互动,左右衔接,在全镇形成崇尚文明、尊重和谐的浓厚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政府主导,以村为重点,以户为对象,建成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组有三个文化中心户的“123”文化网络,在各村社区普遍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广场舞、自乐班等群众业余文化组织,用文艺讲好文明家园真善美故事,让群众的好日子过着唱、唱着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带来的红利。

大明镇李岩村农家书屋一角

大明镇南蕴空山千载屹立、久负盛名,镇东毛家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游客们积极挖掘出“网红”和“打卡地”,实现乡村旅游经济从无到有。

连续六届道德模范表彰,评选“明礼守信大明人”“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好公婆”“好媳妇”以及开展“最美干部”“最美庭院”“最美家风”“最美保洁员”等活动,让普通群众有上台领奖、人生出彩的机会。吕尧、孔绪牢荣登陕西好人榜,让“德耀”大明再上新高度。

大明镇毛沟社区好日子“舞”着过

举办群众性书画展,组织广场舞比赛以及下李村排练花椒剧、薛马村村头秧歌队,让大明镇文艺和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书写了田园上的“诗与远方”。

坚持守土尽责,平安大明构建治理新格局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围绕“六加强、六到位”工作思路,通过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创新治理格局,多维度、多形式唱响基层治理主旋律,全方位加大“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宣传创建力度,深入推进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创建,基层社会治理一步步“蝶变”。

“红色管家”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平安建设

在大明社区,180名网格员、志愿者成为“红色管家”。矛盾调解、义务巡防、政策宣传、疫情防控……哪里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水渠村,“村级党支部、户级中心长、党员联络员”三级管理模式,带动群众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治理由唱“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乡村振兴”再度成为一个热词。

“考场”犹在,“考试”仍在继续。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种好振兴“责任田”,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内涵,精准把握外延是大明各项事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前提和基础。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在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明镇将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科技兴农上迈出新步伐,在扛稳粮食安全上彰显新担当,在建设文明乡风上焕发新气象,在建强战斗堡垒上实现新提升。全镇党员干部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富裕大明,人文大明,生态大明,幸福大明,智慧大明”的“五位一体”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建设思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绘出同心圆,奋力谱写大明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渭南市华州区委宣传部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3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