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高强:祭祀黄帝陵,为中华民族寻根、溯源、铸魂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4-01 07:10:00

编者按: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制衣冠、建舟车、协音律、创医学……华夏文明自黄帝始,黄帝陵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着华夏儿女深挚的民族情结。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至,西部网《专家谈》栏目特别开设黄陵祭祖专题文集,邀请陕西省社科院、高校学者与您一起畅聊黄帝文化,寻迹华夏根脉。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这句话言简意赅,准确地概括出黄帝陵祭祀的意义和实质,对黄帝陵作出了新的定位,是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轩辕黄帝陵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祭祀黄帝陵,弘扬黄帝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寻根、溯源、铸魂。

《左传·成公十三年》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这段记载说明了祭祀在古代中国是头等大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黄帝是中央之帝、帝王鼻祖、华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陵祭祀备受重视。

《史记·封禅书》曰:“黄帝崩,葬桥山。”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冢桥山。”开中央政府祭祀黄帝陵之先河。王莽代汉称帝后,“遣骑都尉嚣等分治黄帝园位于上都桥畤”,颜师古注曰:“桥山之上,故曰桥畤也。”唐大历五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奏曰:“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方飨祭,列于祀典。”唐代宗准奏。

明洪武四年,朱元璋遣中书管勾甘赴陕西黄帝陵致祭。祭文曰:“帝生上古,继天立极,作蒸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帝陵墓于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祭文表达了朱元璋希望继承自黄帝以来的帝统,祈求国祚长久、国泰民安的心情。明朝除了短祚的建文帝外,其余诸帝皆派遣官员致祭过黄帝陵。

清顺治八年,顺治皇帝遣官致祭黄帝陵。祭文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起,先后一揆。功德载籍,炳若日星。”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受天明命”,既是道统的继承者,又是治统的继承者,理当致祭黄帝,以宣示大清王朝的正统性与合法性。清朝除光绪、宣统外,皆遣官致祭过黄帝陵,致祭次数远胜前朝。

鸦片战争后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内忧外患,国势衰微,黄帝陵祭祀一度停顿。1937年清明,国共两党首次同时派代表共祭黄帝陵,这是大敌当前两党捐弃前嫌、合作抗日的重要信号。利用黄帝激励国人开发西北、抵御外侮,成为国共两党的共识,这也是国共合作抗日的文化心理基础。当年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由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亲笔撰写,情真意切,大气磅礴,被任弼时誉为八路军“开赴前线的《出师表》”。

1939年2月4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发布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告边区同胞书》,指出:“边区是我们黄帝子孙发祥的圣地,至今边区还留有黄帝的圣墓。在中华民族史上,边区富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战斗史绩。”“我们生活边区,居在边区,边区有我们祖宗的庐墓田宅,我们能令野兽的日寇来蹂躏我们这黄帝子孙发祥的圣地吗?”1948年4月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了黄陵县解放后的首次黄帝陵祭典。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每年清明节都要遥祭黄帝陵。2009年4月3日,马英九一改过去由台湾地区内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主祭的惯例,亲自主持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举行的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1949年后第一位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黄帝集道统之祖、治统之祖、血统之祖于一身,既是大一统的产物,也是大一统的象征。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黄帝祭祀实质上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对中华文明的礼赞。黄帝陵祭典是文化寻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需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仪式。

(作者系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延伸阅读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