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共享中国方案 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西部网 2023-05-31 16:53:31
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杨凌举办。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5月29日-31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举办。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国的驻华使节;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代表;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代表;以及国内13个省区市乡村振兴局和企业、社会组织代表齐聚杨凌,共话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事业。
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分享中国经验和方案
这几天,林占熺的“国际种草班”又开班了。
林占熺是中国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令他没想到的是,一株小小的菌草不仅帮宁夏闵宁镇的群众顺利脱了贫,还漂洋过海成长为惠及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幸福草”。
“20世纪80年代,我为了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发明了菌草技术。” 在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林占熺分享了菌草技术助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林占熺介绍,为了使菌草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他们因地制宜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使贫困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贫困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命题,也成为上合组织国家的共同事业。
此次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国家乡村振兴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共包含开幕式(主论坛)和3个分论坛,同期举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成果展。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旨,共话如何推进全球减贫和可持续发展。
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
“中方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在减贫方面取得斐然成就,赢得了上合组织各国赞赏,中方开放的态度也为各方分享中国经验和方案创造了有利条件。”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开宗明义,减贫已成为上合组织议程上的重要内容,其合作的法律基石、机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
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中国于2021年宣布实现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经验吸引着上合组织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
巴基斯坦参议院副主席阿夫里迪说,他们将向中国学习更多先进经验和技术,与中方一道努力,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共同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经验有看头有学头能带走
“这边是我们王上村的农产品展销中心,主要展销王上村的农产品及杨凌特色文创产品。未来我们将在这里打造一个文创产品集散地。”这两天,杨凌五泉镇王上村村委会副主任刘艳忙得不可开交。这个千年古村落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的友人。
入户走访,参观民宿、乡村振兴学堂、农产品展销中心,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仔细看、认真听。当得知,经过多年接续奋斗、精准施策,近1亿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王上村这个拥有1000多人口的“穷村”也蝶变为中国美丽乡村、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新范本,大家点头称赞,“这里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村子很干净,人民很友好很幸福,有机会一定会带着家人朋友来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
观摩考察团成员在参观。
“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仅需42天,全程采用无人化管理,且可以栽培24层。”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参观点,听到讲解员关于植物工厂展示区介绍和前景应用时,考察团成员啧啧称奇,对示范园里展示的现代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大为称赞。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设施农业领域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实训基地,园区占地720亩,集成展示和示范了1100多种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截至目前,这种“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政府推动”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已推广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8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超过3000万亩。
而像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这样的上合组织农业实训基地,杨凌已先后在国内外建立了20个。
一路走、一路看,中外考察团在王上村村民们甜美幸福的笑容里、在互动交流中了解了中国乡村振兴故事、探寻到中国脱贫减贫的致富密码。
“中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绩。我们愿同中方开展广泛交流,认真学习汲取这些有益的经验,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这个平台找到更多有效的措施,为各成员国减少贫困发生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库奇卡罗夫说。
插上科技翅膀以务实行动为世界提供“减贫智慧”
俄罗斯套娃、手工刺绣毯、草编中国龙……走进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成果展展区,展台上琳琅满目的非遗和手工艺产品,以及来自上合组织国家之间通过中欧班列和俄罗斯食品专列等运输往来的特色商品和陕西农特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成果展展区分为国际展区、中国国家展区和陕西展区三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上合组织交流合作成果,以及中国和陕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2021年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就。这其中,杨凌书写的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创新答卷尤为吸睛。
观摩考察团成员参观。
小木耳里藏着杨凌科技。陕西柞水县曾是国家贫困县,杨凌的人才、技术与柞水资源优势精准对接,通过帮产业、帮人才、帮技术、帮市场“4个帮”,使小木耳变身大产业。陕西省柞水县县长刘鹏说,科技赋能将全县1.17万户3.635万名脱贫群众镶嵌在小木耳这一产业链上,仅发展木耳产业一项人均实现增收5200余元,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杨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径。
不止陕西柞水,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杨凌坚持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为抓手,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形成了以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机制,培育出的动植物新品种被广泛推广到全国23个省区,累计为旱区培养、输送农业专业人才30余万人,开展杨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60多万人次,培养了1.7万名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讲解员在介绍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成果展展区。
同时,创新建立了“大学、产业链企业、农科培训、展会、媒体、科技特派员”六种推广模式,探索形成“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帮着农民赚”的科技扶贫和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机制,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在全国18个省(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2022年示范推广面积1.1亿亩、推广效益达283亿元。在国内外建设20个上合组织实训基地,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农业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科技创新助力上合国家减贫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所在的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促进减贫事业发展的‘样板’地区,也是中国特色减贫模式的缩影。”上合组织睦委会副主席崔丽说。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