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期许 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和陕西汉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陕西日报 2023-07-31 07:11:33

西安国家版本馆(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南倚秦岭,北望渭河,主体为高台建筑,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汉唐风格(资料照片)。记者 张辰摄

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并听取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7月29日,在返京途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

时隔2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陕西,令三秦儿女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始终牢记嘱托、不负厚望,奋力追赶、敢于超越,以更大担当作为、更多务实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守护好中华文脉

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关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投向深邃的中华文明历史深处,强调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时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这让我们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我们将牢记嘱托,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文物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积极作用。”西安博物院党委书记甘洪更说,作为集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和城市园林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在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用好文物资源的同时,积极尝试新科技、新手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如今,在西安博物院,“唐小西”、3D打印的现代“唐三彩”……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网红IP频频“出圈”。

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也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广大文博工作者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重要指针。汉阳陵遗址是西汉文景之治的物质见证,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抓手,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院长李举纲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深深激励着文物战线的工作者。

位于榆林神木市的石峁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7月29日,石峁遗址管理处负责人刘亚功带领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巡查石峁遗址文物安全。当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和陕西汉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后,刘亚功说:“石峁遗址管理处全体人员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扎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认真做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加大石峁遗址申遗工作力度,加快博物馆建设和布展,确保2023年如期开馆。同时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努力将石峁遗址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这里孕育着中华民族远传千秋万代的一个符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广大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学者肖云儒表示,保护好文物,守护好文脉,继承发扬、承古开新、古为今用,将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助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矢志追求的目标。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线庐说:“作为文化大省,陕西要做好文物保护发掘,提高文物研究与传播力,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贡献陕西力量。”

7月30日,在宝鸡市千阳县闫家村太阳鸟工艺品非遗工坊,几名绣娘围坐在长桌前制作着虎头披风。指尖翻飞、针线游走间,一根根彩线化作布缎上惟妙惟肖的“小老虎”。

“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让我深受鼓舞,为我做好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西秦刺绣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一定履行好非遗传承人职责,将西秦刺绣传承好,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优化,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巧妙结合,让西秦刺绣‘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绽放出时代魅力。”正在工坊里忙碌的西秦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李惠莲说,“我要充分发挥非遗工坊的带动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在人流量大的景区、集市设立固定专卖点,搭建销售平台,现场展示刺绣技艺,打通销路、助力增收,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让绣娘们在家门口绣出一条致富路。”

牢记“国之大者”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

盛夏时节,汉江两岸的天汉湿地公园绿树环绕、碧流如镜、青草如茵。傍晚时分,不少市民漫步公园,纳凉休闲。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义深远。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望着眼前的美景,汉中市一江两岸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谭宝军说,“天汉湿地公园是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水利景区。在景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兼顾资源、生态及景观效益,坚持因势利导、顺应自然,最大限度保留水域岸线生态环境原貌,建成生态岛屿,形成自然溪流。近年来,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出境水质达到Ⅱ类,这里已经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当地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达到了人水和谐、浑然一体的治理效果。作为汉江汉中城区段天汉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基层单位,我们将深入推进汉江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汉江水质和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探索湿地公园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汉中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水利贡献,全力守护水清岸绿、景美堤畅的市民‘幸福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应该是参与者。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位于秦岭之中的汉江支流蜀河流域,常年活跃着一支女子护河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她们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一江清水。

这支女子护河队来自旬阳市双河镇高坪社区,成员多是当地的普通家庭妇女。除了常态化公益行动,每个月的月初和月中,她们会开展义务清扫,在蜀河流域进行河道巡查、环境整治等。这样的义务清扫已经持续了8年,这支义务护河“娘子军”也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人。

女子护河队队长朱先萍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今后我将带领队员们继续不遗余力地对家乡河进行义务清扫,同时要把女子护河队发展成政策法规宣传、环境整治和支持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的家乡河更加清澈。”

当前,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该项目于2022年正式启动,聚焦秦岭北麓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功能,计划保护修护面积超3.5万公顷。

作为陕西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参与者,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一级主任科员李想深知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李想说,“我们将扎实履行职责,聚焦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我省‘两屏三带多级廊道’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秦岭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我是陕西生态环保铁军中从事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一名普通青年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四级调研员傅晨说,“我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认识和把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地球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发挥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创建格局,丰富创建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同时持续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扭住创新“牛鼻子”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动态联动、互为支撑,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赋能。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合相关单位日前举办了秦创原建设专题培训班,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等知名专家教授,开设氢能产业、工业软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精品课程,全方位总结陕西创新驱动发展实践,多维度解读秦创原建设政策,多渠道推广总窗口案例模式。今年以来,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紧扣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组织全省首场“三项改革”科技成果展,累计组建158人的科技经纪人团队,向15所高校派驻30名驻校科技经纪人,承办“三项改革”项目集中路演活动33场,对接高校75所,推介项目、团队159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卢宁说,“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强链补链一线大军中的一员,我将带领中心科技经纪人团队,全面深化‘三项改革’,推动建设一批小试中试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进程。聚焦氢能、数控机床等重点产业链,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力度,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全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支撑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主战场。

陕西工业体系完整,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陕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大抓高质量项目建设,从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7月25日,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在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启动联合试运转。这套装备的核心——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是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自主开发的,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我倍感振奋。近年来,我们公司正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开了发展新天地。”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友军说,为抢占技术制高点,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开展采煤机国产化替代技术攻关,相继攻克采煤机关键零部件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适应国内厚及特厚煤层开采的采煤机,实现高端煤机研发制造水平领跑世界。目前公司生产的高端煤机产品沿着“一带一路”成功进入印度、土耳其、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公司还在俄罗斯设立了办事处,计划以俄罗斯为基点,辐射中亚地区。

省工信厅大数据产业处处长张帆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干好当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工业总量不断扩大,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断加快。尤其是经过两年多的‘链式’发展,陕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大数据产业,继续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大数据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带动产业链壮大,实现数据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构建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数字技术催生创新发展新动力,把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补齐关键领域短板,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水平,让产业链和创新链不断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创新迈出新步伐。”

谆谆嘱托,饱含深深期许;殷殷期盼,指明工作方向。三秦儿女以更加精准的实际行动,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记者 苏怡 张琪悦 赵茁轶 柏桦 段承甫 吴莎莎 李欣泽 申东昕 霍强 杨晓梅 沈谦)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11/22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