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女儿行丨沿着路追!她在石峁遗址探寻“中国文明前夜”
西部网09-13 19:24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陕西省第十四次妇代会安排部署,发挥“她”力量在“三个年”活动中的独特作用,陕西省妇女联合会联合西部网举办“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多维度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铿锵玫瑰”。
“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榆林神木市石峁遗址。
西部网讯(记者 郭佳欣 马晴茹)在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一片夯土高台与石筑城墙上,深藏着一段4000余年前的岁月,而经过考古队员们十余年的调查和发掘,它神秘的面纱终于被层层揭开,“中国文明的前夜”的样貌逐渐展露在世人面前。
9月13日,“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榆林神木市石峁遗址,感受史前文明的灿烂与沧桑,了解石峁考古队队员们扎根这座干旱缺水、千沟万壑的“石头城”,仍热血不灭的故事。
“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榆林神木市石峁遗址。
沿毛乌素沙漠南缘一路行驶,盘山公路尽头的山顶台地上,钢结构的玻璃遮罩盖着青褐色乱石块堆垒出的高大城垣越发清晰,而“石峁考古队”红色旗帜,就在这座失落的城池核心区域的皇城台最高处迎风飘扬。
“石峁考古队”旗帜在石峁遗址皇城台最高处飘扬。
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榆林神木发现了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石峁遗址。这座古城以超过4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刷新了中国史前城址的纪录。这么大的遗址,要从哪里开始发掘?石峁考古队决定:沿着路追!10多年来,队员们扎根在石峁遗址所在的这片山头,不断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物证据。
“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榆林神木市石峁遗址。
“2022年7月,我来到石峁遗址时正值盛夏。虽然天气炎热、工地缺水、生活条件艰苦,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考古队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皇城台最高等级墓地的挖掘。”石峁考古队队员韩倩说,白天大家扛着仪器和工具沿着山峁走走停停,日落后又回到驻地,在灯下开始分批清理、归纳和整理挖掘到的陶片、骨器等物件。
在进行考古工作时,韩倩身上总是套着考古队的工作马甲和男式工装裤,脚上落满黄沙的帆布鞋忠实记录着她走过的每一段路。“这身衣服的兜很多、很大,比较能装东西,这样方便干活。”她腼腆地说。
石峁考古队队员韩倩接受记者采访。
风起时,山头上的“石峁考古队”队旗猎猎有声,仿佛在向石峁大地宣誓:石峁考古队将扎根于斯、成长于斯、奋斗于斯。石峁遗址的面貌也在考古队队员的手铲与毛刷的挥动下逐渐清晰:规模宏大、建筑精良的外城东门遗址,成排成列分布的房屋基址、高等级墓葬等遗迹不断被发现;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的三重城垣被揭示。
记者了解到,从发掘至今,石峁遗址多次荣获了考古学界最高奖项,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0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并在2013年入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2020年底入选了美国《考古》期刊评选的世界十年十大考古发现。石峁,走到了世界考古的舞台。
“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榆林神木市石峁遗址。
“真正的考古不似外界看到的岁月静好,而是一份极为特殊且艰苦的工作。”韩倩说,考古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熬夜到凌晨的脑力劳动,常年驻外要牺牲个人生活等诸多困难,时时刻刻都在消磨着情怀。而能让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的就是一铲一刷发掘出来的田野成果、一字一句敲打出来的研究成果。
“我2015年在本科文化遗产课程上选择分享石峁遗址,当时制作的PPT还保存在电脑上。如今站在这个4000年前宏伟的城址上进行发掘,不由得感叹命运的神奇。”韩倩告诉记者,她在石峁遗址考古队工作已整整一年,听到看到了许多发生在石峁的传奇故事,也感受到在这里工作的同事们的坚守与热爱。
石峁考古队队员韩倩向媒体记者进行讲解。
“作为一名考古新人,我会秉持考古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与奉献精神,不断接续奋斗,在自己选择和热爱的事业上继续前行,努力做好考古发掘和遗址遗物的研究阐释工作,为揭示文明起源、传承文化贡献绵薄力量。”韩倩说,石峁博物馆计划将于今年年内开放,将与石峁遗址形成展示石峁文化的整体平台,“到时欢迎大家来这里参观,多多了解石峁,让更多人知晓那段鲜为人知的千年往事。”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