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说丨陕西省政协委员王宇恒:科学布局监测网 摸清秦岭生态碳汇“家底”

西部网01-27 20:39

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 王宇恒

西部网讯(记者 杜鹏 陈嘉欣 李媛)如何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直是备受热议的话题。在今年陕西省两会现场,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宇恒结合陕西实际,分享了他的“双碳”目标建议。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被誉为“中华绿芯”,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的林地面积约25678km²,占秦岭总面积的43.52%,植被类型丰富、垂直带谱完整,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是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点固碳增汇区域。

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王宇恒深刻认识到秦岭生态与固碳工作的有机联系。但在多次调研走访中王宇恒发现,目前秦岭碳汇监测与核算工作存在监测能力薄弱、监测标准不统一、核算标准不健全、数据共享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王宇恒告诉记者,构建秦岭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体系是科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只有不断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的时效性和精确度,才能摸清秦岭生态碳汇家底。”

秦岭东西绵延1600余千米,包含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系统。王宇恒认为,要科学布局秦岭生态碳汇监测网络,按照生态功能区域和植被类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通过开展生态系统碳汇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构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省级生态基础设施。”

秦岭的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给碳排放和碳汇计量、估算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王宇恒表示,应该构建以生态系统碳汇天-地-空立体观测和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为主体的科技支撑体系,开展陆地生态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的相关研究。

“建议科技部门研究制定不同类别的核算技术规范并设定规范的参数标准和核算方法。”王宇恒解释道,通过构建数据集成平台,能为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碳汇现状,将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纳入生态环境监管职能奠定数据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宇恒多年的科研实践经历让他深有感触。“身为一名环境资源界别的政协委员,我一定勇于担当,以专业的知识持续为陕西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5/20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