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丨守护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陕西日报04-03 09:16

“每逢黄帝祭祀典礼,黄帝陵都要热闹好几天。你看,以前的轩辕庙庙门很小,没有现在这些宏伟的建筑。2004年,黄帝陵整修工程结束后,轩辕庙及周边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了……”3月29日,在黄陵县的中华始祖堂里,黄陵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元亚娜指着展板上黄帝陵不同时期的全景照片,讲述她记忆中的黄帝陵。

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80年代初,轩辕庙的红墙之外便是民居、学校和一半黄土一半绿树的桥山;整修一期工程完工后,轩辕庙有了今天所看到的庙门、轩辕桥和庙前广场,桥山上的绿荫面积明显扩大,庙前区域还多了一片湛蓝的印池;整修二期工程完成后,新建的轩辕殿和祭祀广场格外醒目,错综的民居校舍已被规整的道路和绿化带所取代,整座桥山被绿色覆盖,在云霞和远山的映衬下尽显雄伟、庄严、肃穆、古朴之感。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景仰和向往的圣地,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来这里寻根祭祖。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桥山脚下,在黄帝陵的发展变迁中,探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和根脉。

世纪整修 赓续文化根脉

“黄帝陵的保护历史久远。自汉代轩辕庙建成以来,历朝历代多次进行保护与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黄帝陵的保护和建设,先后通过两次整修让黄帝陵在规格布局、景点建设、生态保护、环境优化等方面有了根本性改观。”站在黄帝手植柏下,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张常胜将黄帝陵保护整修的历史娓娓道来。

1956年,爱国华侨陈嘉庚上书中央建议整修黄帝陵庙。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对黄帝陵进行保护维修,并委托郭沫若为黄帝陵亭手书“黄帝陵”三个大字。1959年至1961年,陕西省政府先后拨款15.5万元,整修了“人文初祖”大殿、诚心亭等建筑,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陵庙体系。

改革开放后,随着前往黄帝陵寻根问祖的海外游子日益增多,庙区、陵区的场地越发显得局促,整修黄帝陵的计划再次被国家提上议事日程。1991年9月,陕西省政府成立整修黄帝陵办公室。1992年8月,黄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启动。2003年1月,二期整修工程启动。2004年3月,主体工程竣工。

“这次历经12年、黄帝陵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修工程奠定了黄帝陵今天的整体格局,但黄帝陵的维修保护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2006年以来,古柏防火视频监控系统、轩辕庙碑廊工程、古建筑翻修彩绘工程、古柏防火墙工程、印池公园综合治理等20多项工程先后完工,让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祖陵圣地的气势和底蕴愈加凸显。”张常胜说。

如今,黄帝陵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众多规划者和建造者的满腔崇敬之情和传承弘扬黄帝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初心:由5000块天然河卵石铺砌而成的庙前广场,寓意黄帝率领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扩至300亩水域的印池,再现了“黄陵八景”中“沮水秋风”“桥山夜月”的风情;由著名建筑师张锦秋设计、取“天圆地方”之意的轩辕殿及宏阔的祭祀广场,已成为每年公祭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矗立在桥山之巅的龙驭阁,诉说着黄帝“驭龙升天”的传说。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儿女‘寻根、溯源、凝心、铸魂’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前来寻根祭祖的人们所表达的,是尊祖敬宗的民族情感和追根溯源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也是对整个民族文明的崇拜。”陕西省黄帝文化研究院副编审苏峰说,“庄严肃穆的黄帝陵将继续见证时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守陵护林 传播民族精神

从轩辕庙后的神道向黄帝陵园走去,整座桥山被苍翠的古柏覆盖,古柏特有的清香和欢快的鸟叫声扑面而来。正午的阳光从繁茂的枝叶间穿过,在地面洒落下星星点点的光斑。

“桥山上共有柏树10万多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柏有8万余株,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柏有3万余株。这样大规模的古柏群是历朝历代的守陵人、护林人和前来祭祀始祖的炎黄子孙共同守护种植的。”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护林科科长李小军说。

数千年来,黄陵儿女在这一方土地上繁衍生息,默默守护着华夏始祖长眠之地,留下了无数动人的守陵故事。保存在轩辕庙碑廊里的北宋时期的栽种松柏圣旨碑,就见证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护林员的出现。此后的岁月中,无数黄陵民众为保护整修黄帝陵,不仅多次慷慨捐资,更是将自家位于黄帝陵园区域的祖坟进行迁移。1986年,当古柏林遭受虫害侵袭时,黄陵全县人民停工、停产、停课,义务上山捉虫,经过20多天的奋战,终于让古柏林再次焕发了生机。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引入科学技术手段保护黄帝陵古树并开展课题研究。随着林业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古树保护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防火、防虫了。”李小军指着苍翠挺拔的古柏林说,“对于桥山上的8万余棵古树,我们按照群落来保护,实行‘一群一策’。我们在游览区设置围栏、悬挂‘古树名木’牌,让更多人关心关注古树保护。在非游览区的古树则不悬挂古树牌,保护古柏群落的原生态。”

“许多人都曾问过我,古柏林是否发生过火灾事故。我都会自豪地说,从来没有!因为景区每一个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都有另一份职责——守陵、防火,因为我们13万黄陵儿女都是黄帝陵的守陵人、护林员!”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营销科工作人员郑金龙说。

相较于景区工作人员这个身份,网络达人“守陵人金龙”更为人熟知。自2020年起,郑金龙就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对黄帝陵进行宣传,不仅收获了十多万粉丝,还吸引了大量网红、达人自发前来为黄帝陵和黄帝文化进行宣传推广。

“去年,一位河南游客在网上看到黄帝陵的宣传视频后,专程从三门峡骑自行车来到黄陵。见到他后,我才知道他肢体残疾,骑行了五六天才到达黄帝陵。这位游客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我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守护、宣传黄帝陵和黄帝文化的决心。”郑金龙说。

夜幕降临,景区内外的灯光逐渐点亮,桥山上森森古柏渐渐融入夜色当中。清明节来临之际,当红日再次冉冉升起,将有更多海内外中华儿女来到这里,追思华夏民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锲而不舍创造辉煌的奋斗历程,铭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记者 柏桦 实习生 赵含玥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6/1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