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六部门联合发文:中小学校要配科学副校长 至少设1名科技辅导员

华商报2024-04-30 08:08

4月28日,陕西省教育厅联合15部门印发《陕西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3~5年内基本建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学段、全链条的科学教育体系

《意见》确立了工作目标:要通过3至5年努力,基本建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学段、全链条的陕西科学教育体系,“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科学基地+馆校结合+科普案例”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培育30个省级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区、300个省级实验校、10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点、1000节省级精品科学课、一批省级示范性科学场馆、一批典型案例、一批科普社区等。

同时确立了“重在实践,激发兴趣;重在集成,盘活资源;重在融合,内外联动;重在全纳,帮扶指导;重在协同,系统设计”的5大工作原则,旨在系统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推动建立相关部门建立有效联动、密切配合的科学教育协作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

班班有科学角,校校有科学站

通过中小学+企业、研究机构,建优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科普基地+学校、家庭和社区,建好社会科普实践网络;县(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建强地域优势特色资源来实施全覆盖科学教育场所建设行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特色科学教育空间站,实现班班有科学角,校校有科学站,打造科学教育场景;统筹发挥省级科技馆体系建设和各级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优势,形成省、市、县(区)科普阵地+流动科普设施+数字科技馆的服务网络,启动关中、陕南、陕北三条科普大篷车线路,将科普教育送到农村地区、革命老区、薄弱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千家万户等;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利用航空航天、秦岭生态、陕西国铁等陕西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等高精尖技术和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工农企业的协同,基本形成“一县一基地,一点一课程”的科普教育基地等。

逐步推动市县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通过配强校内科学教师、建强校外教师队伍、增强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加快小学科学教师准入制度建设,逐步推动市县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中小学校要配科学副校长,并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配备专职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科学教研员,组建省级专家团队,每年至少1次分片区深入市县校进行教研指导。

引导科技型企业、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多措并举建强科学教育队伍。建立“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专家团队,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院士进校园”“科学家进校园”“专家进校园”等活动。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培养机制,增加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师培训项目,探索开展科学教育专业水平认证工作,2025年底,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科学教师进行一次全员轮训;鼓励有条件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和部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强化实验教学能力,设立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一批省级科学教育一流专业,探索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多方培养能够满足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优秀教师。各中小学校要鼓励科学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科技类培训课程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施一体化科学课程体系建设,依托高校成立大中小一体化科学课程体系研究中心,研发校内外贯通、家校社协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与课后服务融合的“基础+通识+实践+创业”的全融通科学课程。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创作、创客实验、观测研究等活动。探索第三方科学教育机构进校园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科技类培训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科学探索与学习需要。

全面推进实验教学,按照《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版)》要求,力争三年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在陕西省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链接科学教育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实现城乡孩子“面对面同上一堂课”等。各地各校要探索有效推进科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

《意见》还提到要实施科技人才梯队培养建设行动,通过拓展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实施贯通家、校、社的科学教育活动。

>>专家观点

“实”字上下功夫

“宽”字上做文章

“同”字上找突破

知名教育专家刘鹏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刘鹏认为应该着力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实’字上下功夫,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针对一些地方和中小学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科学教育专业师资配备率低、缺口大,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等问题,要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在‘宽’字上做文章,用好社会大课堂。针对一些地方校内外科学教育融会贯通不足,社会协同支持机制未有效建立等问题,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并提供资源和课程,引导企业援建基地,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三是在‘同’字上找突破,做好相关改革衔接。要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严格竞赛活动管理,统筹拔尖创新人才项目,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实施家庭科学教育,开展科学教育研究。” 记者 付启梦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5/17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