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台《办法》健全保护制度 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

西部网2024-06-25 15:40

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平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5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天(6月25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办法》的主要亮点进行了介绍。

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平介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陕西现有未成年人共791.68万人,孤儿374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031人,农村留守儿童5.3万余人,困境儿童约21.89万人,特殊未成年人群体保护关爱有待加强,儿童保障范围有待提高。同时,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过高的期望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激烈的竞争以及可能遭遇的校园欺凌等,都极易诱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办法》予以补充细化、修改完善,切实加以治理解决。

据悉,本次修订的《办法》共十章六十九条,属于实施性立法。“《办法》中强化家庭保护,夯实家庭主体监护责任,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李平表示,监护人应从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理和自律能力,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修订的《办法》将之前的学校保护拓展到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保护。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和考核内容,提高教师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写入《办法》。并鼓励学校设置社会工作专门技术岗位或者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心理或者行为干预和教育转化等工作。

此外,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终身禁入制度,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以及其他未成年人教育、培训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录工作人员,须经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查询,对存在残害、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刑事犯罪记录的人员,终身禁入。“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并要求公布举报、求助渠道,明确学生欺凌防控的具体行为。” 李平表示,《办法》还要求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工作制度,全面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方面,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网络产品和服务,并认真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不得违反规定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网络直播打赏等服务。规定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中建立了特别保护章节,健全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特别保护制度,依法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残疾未成年人、受艾滋病影响未成年人、流浪未成年人等困境未成年人和留守未成年人在生活、教育、安全、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提供帮助。落实困境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减轻困境未成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落实基本生活分类保障制度,并实行动态增长,为特殊未成年人成长提供全方位保障。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6/28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