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谱写科教资源开放合作新篇章—— 陕西高校“牵手”中亚

陕西日报2024-07-24 08:38

记者 郭诗梦

2023年5月,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设立;

202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创新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信息技术大学成立;

2024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揭牌;

……

2000多年前,张骞持节出使西域,叩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优质科教资源“牵手”中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谱写着陕西科教资源开放合作的新篇章。

天时——时代赋予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为科技教育资源开放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的举行,为陕西推动科教资源开放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使得更多中亚朋友认识陕西、了解陕西。

“中国—中亚西安峰会让我祖国的朋友看到了新时代的陕西。他们很多人都想来陕西旅游、留学、就业,感受古都西安的魅力,品尝三秦美食。”西安外国语大学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杨若晴表示。

“我最近正在开展中亚国家法学高等教育现状研究工作,希望能在开学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法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7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索菲娅说。

索菲娅是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与国际法治研究院哈萨克斯坦籍教授,也是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研究员。今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共建的“中国—中亚法治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索菲娅受聘为该中心的中方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单文华表示,中心旨在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中国—中亚法治联合研究中心”是陕西科技教育开放合作的一个缩影。

启动“秦岭工坊”项目,成立“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联盟”,完成面向中亚国家农业官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年度减贫惠农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陕西抢抓时代机遇,积极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促进开放合作汇聚人才、搭建工作平台推进协同创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方面形成了一批国际教育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亮点,畅通了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地利——资源雄厚是基础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新时代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开放纵深不断拓展,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陕西拥有110余所高等院校,近10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337万人;

近5年来,18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32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

陕西有1800余家研究机构、2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

……

三秦大地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培养国际科研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

“省内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总数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陕西每年全国科技奖项获奖数量更是位居全国第一方阵。”7月22日,在提到全省的科教资源时,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7月19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里,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古思瑞正在认真学习力学知识。

古思瑞是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的研二学生。“西安是一座非常有包容性的城市。在我的学校里,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和我一起上学,我结交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古思瑞表示,“未来,我想在西安从事航天方面的科研工作,攻关世界级科学难题。”

据统计,2023年,在陕西高校学习进修的国际学生中,学历生占比超65%,分布在40余所高校中;陕西新增3个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截至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已与14个国家(地区)的近40所机构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西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的交流合作,新建了13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8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雄厚的科教实力,让陕西的开放合作空间日益扩大。

人和——携手共扩“朋友圈”

陕西省委、省政府鼓励各高校紧抓中国—中亚关系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不断加强与中亚地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推动陕西与中亚在教育领域的交流迈上新台阶,得到了省内各高校的积极响应。

7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校师生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塔什干分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揭牌。这是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的首家大学分校。

分校的成立,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早在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联合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塔什干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为当地师生提供中文教学,传播中华农耕文化。

张安琪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往中心教授中文的教师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非常高。在那里,学生经常问我:中国的经济发展怎么这么快啊?学好中文以后是不是可以在中国工作?”7月19日,回想起在塔什干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学经历,张安琪记忆犹新,“我最近正在总结教学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供塔什干分校的教师日后借鉴。”

在塔什干分校设立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了数名研究生在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实习,在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同时,积极探索当地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邹宇锋介绍,塔什干分校以人才培养为基石,采取联合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培养的模式,致力于打造中乌高水平合作办学品牌。

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有不少像张安琪这样默默努力的人,与海内外同仁携手扩大科教资源“朋友圈”。长安大学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面向中亚地区的国际教育事业搭建“人才库”“智囊团”;西北工业大学举办“微小卫星”主题夏令营活动,邀请来自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的本科生参加,学生在夏令营中学习卫星相关专业知识、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西北大学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

截至目前,陕西已建设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国家间专业性联盟20余个;陕西教育品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已有来自17个国家(地区)的120所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已有18个国家(地区)的96所涉农高校及研究机构入盟。

“下一步,陕西将不断扩大高水平合作办学,创新观念、制度和政策,搭建多元交流平台,构建国际合作网络,设立典型示范项目,开辟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路径、新赛道。”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12/21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