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渭河生态公园回访

陕西日报2024-09-14 08:38

渭河生态公园植被茂密,石鼓阁矗立在渭水之滨(9月12日摄)。 记者 张乐佳摄

舞步轻快,彩扇翻飞……9月10日15时许,在宝鸡市金台区的渭河生态公园,65岁的容芹秀正和姐妹们和着欢快的节拍,跳着最新编排的广场舞。

“这里过去是河道里的荒滩地,如今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容芹秀笑着说。

渭河生态公园是宝鸡市区最大的生态“绿肺”,年均游客量超百万人次。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宝鸡考察时,察看了渭河生态公园。

滨河而居,亲水而乐。依水而建的渭河生态公园,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园”。

守护生态美

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

渭河生态公园里,亮黄的黄金槐、深绿的大叶女贞、粉黛乱子草在风中摇曳,与悠闲散步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孩子、健步奔跑的青年,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渭河生态公园,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要积极履行职责,当好渭河生态卫士。”渭河生态公园主任仵尧如说。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陕西境内干流河长512公里,其中225公里自西向东从宝鸡横穿而过,沿岸聚集了全市近74%的人口。

对宝鸡而言,渭河是生态保护治理的重中之重。

2000年,宝鸡在全省率先启动渭河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随后的20多年里,市区渭河北岸裸露、杂乱的滩地逐渐变成了生态绿地,实现了渭河安澜。

渭河生态公园是宝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重点项目。“我们在渭河河道中修建了10公里的防洪堤,并在原有河道北侧区域隔出平均宽度近200米的河滩地,通过河道疏浚、污染治理、调水拦沙、生态修复等措施建成这个生态公园。”仵尧如说。

如今的渭河宝鸡市区段,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多年生态保护治理积累的“家底”,成为城市绿化升级的底气。

去年9月,宝鸡启动渭河生态公园三期建设。“我们依据原有地形,结合群众需求,设计了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区域。”仵尧如说。

在公园兴建之初,宝鸡园林部门在待改造的河滩地上种植了大量的大叶女贞、红栌等景观苗木。经过20多年的生长,原本低矮的苗木已成一片密林,不仅影响公园景观,也威胁河道行洪安全。

在三期工程建设中,园林部门一方面根据置景需求移除碍洪密林,种植欧石竹、粉黛乱子草,另一方面顺应地势增设了绿地节水池、便民运动场,打造现代时尚、简约通透的疏林草地和曲径通幽的花海景观。

从见缝插绿补短板到全域增绿提品质,渭河生态保护治理成果不断显现,生态美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亮丽的发展底色。

做活水文章

水,滋养大地,泽被万物。

渭河生态公园的四时美景正是得益于渭河全流域的生态保护治理。

9月11日,秋高气爽。渭河一级支流金陵河,水面宽阔澄澈,不时有白鹭掠过。河道里,茂盛的芦苇、水竹连成一片。岸边的周礼文化广场上,群众正在锻炼身体,不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

“从前河道两岸杂草丛生,这几年经过整治,水清了、岸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锻炼遛弯。”宝鸡市民张恩科感叹这里天翻地覆的变化。

河水决堤、植被破坏……金陵河一度是大家眼中的“忧心河”。

2023年,金陵河被水利部纳入全国15条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河流。

“我们以全域系统治理提升管护能力,将金陵河打造成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宝鸡市金台区河务工作站站长郑旭宏说。

以岸坡整治、滩区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智慧河湖建设为重点,金陵河治理新建岸坡870米,堤顶防汛道路贯通及路面提升改造9272米,生态岸坡治理7876米。

如今,行走在河边,满眼绿意。治理后的金陵河水系完整,河势稳定,堤顶道路全线贯通,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河湖生态与人文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渭河生态公园,增强了我们干事的信心。我们将尽心履职,把更多开放共享的绿色空间留给群众,共建人水相亲、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郑旭宏说。

悠悠金陵汇入渭水,将幸福之源传向远方。金陵河的蝶变,是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宝鸡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实现了渭河沿岸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特色生态区建设目标。

截至目前,宝鸡建成了渭河干支流“一闸、六坝”,蓄水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渭河干流回水长度约8公里;建成了5处渭河滩地公园,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栽植了一河两岸景观林带60公里,铺设无障碍休闲步道30余公里……如今,渭河边“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自2010年陕西实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以来,渭河全线已建成630公里堤防主体工程,形成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15万亩。西安灞渭桥车游湿地、宝鸡市陈仓区滩区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咸阳市咸阳湖二期、渭南市城区段万亩荷塘等一批生态修复和水景观工程相继开放。

2023年,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入选“人民治水·百年功绩”国家级治水工程名录。

不止在渭河生态公园,一幅幸福安康的民生画卷还在渭河沿线徐徐铺展开来。

答好民生卷

人与水的关系,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面镜子。

9月12日一早,家住工农社区的杨乐乐出了小区,穿过宝成铁路下穿涵洞,再经过一座5米长的钢架桥,便来到了渭河生态公园。

“以前进公园要沿着北大堤往西绕行几百米,修三期工程的时候增设了这座便民桥,5分钟就到了。”杨乐乐说。

“这是三期工程前期调研的时候,群众反映最普遍的需求。”宝鸡市渭河生态公园办公室副主任张小晶告诉记者,“附近居民想进公园要么需要通过陡峭的阶梯下到排水渠,要么就得绕行北大堤,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经过慎重评估,宝鸡市及时调整渭河生态公园三期工程设计方案,为周边居民开辟了入园“绿色通道”。

“渭河生态保护治理首先是一道民生题。一切工程都应当以民生考量为基本准则。”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说。

从无人问津到人流如织,渭河生态公园不断升级,为宝鸡市民提供人均近2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打造了一片开放共享的绿色空间。

“以前渭河岸边很多地方都像杂树林,现在河道整洁了、鸟回来了,人也越来越多。”宝鸡市民韩娟从小在渭河边长大,她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现在,公园和城市真正融为一体。我和姐妹们每周都约在公园跳舞、拍照。”韩娟说。

群众的获得感,折射出渭河生态保护治理的成效。

依托渭河生态公园建设,宝鸡沿渭河河堤铺设了休闲绿道,串起沿线景观,为城市增添了山水林人和谐栖居的诗意,实现从“沿河不见河”到“近水更亲水”的转变。

渭河,如同一条美丽的“项链”,将城市和群众紧紧串联起来,让生态保护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如今在渭河沿岸,宝鸡修建了多个文化生态公园,融入仰韶文化、周礼文化、秦腔文化等。从生态河到文化河,渭河不仅更好地融入城市,也更紧密地融入了群众生活。

汤汤渭水,奔流不息,将恒久不竭的活力注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记者 刘印 张乐佳 付玉玮)

渭河生态公园

渭河生态公园地处宝鸡市中心,全长8.4公里,总面积164万余平方米。公园融水、堤、路、园林、广场为一体,打造“四时荣枯、自然野趣”的滨河生态景观,是渭河沿线风光秀美的城市绿色地标。

渭河生态公园以“通透、疏朗、简约、为民”为建设思路,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市民提供了一处生态康养、休闲游憩、健身锻炼、开放共享的绿色活动空间。去年以来,公园全面开展碍洪林清理暨生态治理,移除碍洪苗木近万株,对9万余平方米裸露区域进行适度生态治理,种植地被植物3.1万平方米,新建园路广场3.5万平方米。绿色开放的公园空间,让市民共享城市生态治理成果。

建成开放以来,渭河生态公园年均游客量超百万人次,为市区人均提供公共绿地近2平方米。公园先后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优秀体育公园”。

近年来,我省渭河综合治理及生态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建成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15万亩,滩区治理、水量调度、绿化治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稳步推进,渭河全线630公里堤防主体工程全面建成,基本实现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

(记者 张乐佳整理)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1/15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