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00后”支教老师王梁宇:在秦巴深处播种春天
西部网2025-04-17 08:48
“上课!”“起立!老师好。”清脆的上课铃,打破了商洛市山阳县第三中学高二五班午后的宁静。讲台上,物理老师王梁宇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生们的问候。他是陕西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自去年8月底来到这里,王梁宇便与学生们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今年23岁的王梁宇,生活里是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可站上讲台,他就瞬间蜕变为沉稳干练的教师。虽说主修化学专业,但他却凭借跨学科思维,为高二年级6个班的学生开启了物理世界的大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育科学思维,帮助他们顺利通过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了王梁宇教学的核心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学生“公式记不住、原理听不懂”的困境,他将物理定律编成口诀,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生活现象类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渐渐对物理产生兴趣。如今,他正和三百多个孩子一道,为即将到来的合格考做着最后的冲刺。
每天早上6点05起床,晚上11点左右休息,用王梁宇的话来说,来支教以后的作息“相当规律”。“我自己当学生的时候,经常晚上熬夜,早上起不来,最早就是赶着上个早八,现在当老师了不一样,也习惯了。”
陪着学生们早读、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王梁宇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因为带了6个班,王梁宇每次要批改的作业有350多本,最多一次,他一口气用掉了一支半红笔。这对之前一直做学生的王梁宇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去年9月10日,王梁宇迎来人生中第一个教师节。当天,学校为教师们举办了庆祝活动。站在热闹的人群中,王梁宇心里满是激动,身为教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可真正让他眼眶泛红、差点落泪是,一个平日里有些腼腆的学生,给他小心翼翼地递上了一支棒棒糖。“那时候我来学校还不到半个月,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也是那一刻我发现,原来被学生惦记是这么的幸福!”王梁宇说。
去年12月17日,王梁宇生日那天,他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掀开黑板,多媒体屏幕上赫然滚动着“祝王梁宇老师生日快乐”的祝福。他瞬间愣在原地,随即眼眶湿润,心里被温暖与喜悦填得满满当当。后来他才知道,学生们是从他手机热点名称里知晓了他的生日,悄悄策划了这场惊喜,而课堂上那些可爱的笑脸,成了他最珍贵的礼物。
“教育是伟大的,也是幸福的。我很爱这些孩子,是他们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一些幸福的印记,还有很多和我关系特别好的孩子,会在平凡的日子里给我制造一些惊喜。”王梁宇说,虽然他还叫不全六个班所有孩子的名字,但那些奔跑时晃动的羊角辫、答题时紧张绞动的衣角、晨读时随光线跳跃的睫毛,早已在记忆里酿成独特的印记。在他看来,教育是双向的馈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收获着纯粹的心灵共振。
深厚又纯粹的师生情,让王梁宇坚定了留下的想法。但其实,成为教师的梦想,早在他心底扎下了根。“我的姥姥就是一名教师,母亲当过幼师,小时候,我最爱听姥姥讲课堂上的趣事。”王梁宇回忆说,看着姥姥批改作业时专注的模样,一颗向往教育事业的种子就埋进了他心里。
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本有机会报考省外的985高校,可再三思量后,他还是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能离梦想更近,还能常回家看看,这个选择,我从不后悔!”说这话时,王梁宇的眼神里满是笃定。
课堂上,王梁宇是知识渊博的引路人,生活里,他则是学生们信赖的大哥哥。走廊、操场,随处可见他与学生亲切交谈的身影。因为比学生大不了几岁,他更能理解现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升学的压力、大学专业的选择、朋友间的相处、对未来的迷茫……学生们的困惑,王梁宇都会耐心解答,给出合理的建议。课余时间,他还会和学生们约着打打羽毛球,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我觉得当老师最快乐的时候,是每次走在教学楼里,学生们跟我说‘老师好’,能够被他们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我觉得很幸福。”
除了学生,在王梁宇心头,父亲的身体成了他最放心不下的事。过去的几年里,命运的风暴接连袭来:奶奶因心梗离世,姑妈倒在了除夕守岁的鞭炮声里,姥爷溘然长逝的噩耗与父亲的病危通知书几乎同时抵达。
支教以来,家在西安的王梁宇经常往返于西安和山阳之间,身份也在“讲台上的老师”和“家庭中的支柱”之间来回切换。在西安,父亲憔悴的面容让他满心焦虑;回到山阳的学校,站在讲台上,他又努力调整状态,把温暖和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些沉重的经历,如无形刻刀般雕琢着王梁宇,促使他心智愈发成熟,面对生活的难题,也愈发从容。
“最近在听张杰的《树呢》这首歌,它会让我想起逝去的亲人,内心还是止不住波动。”生活里的王梁宇,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也会去“追星”。从小学起,他就喜欢歌手张杰,一首《年轻的战场》激励着王梁宇一路勇往直前,偶像的歌声陪伴他度过了许多心烦气躁、忐忑不安、迷茫徘徊的时刻。
结束一天的忙碌,王梁宇回到宿舍,又开始为次日的课程精心备课。狭小的书桌堆满教材,旁边一张与学生的合影格外醒目,定格着那些温暖的瞬间。闲暇时光,他会练练书法,在一笔一划中找寻内心的宁静,或是走进厨房,尝试新的菜谱,在烟火气里舒缓一天的疲惫。曾经初来乍到时的不适应早已烟消云散,他已经深深融入这片充满爱的土地,这里的每一个学生、每一寸土地,都成了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支教是一场浪漫的奔赴,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这是去年出征仪式上,王梁宇作为学生代表的发言,从此成为了他支教生活的生动注脚。一年时光转瞬即逝,今年9月,他将重返校园读研。但他早已下定决心,未来继续投身教育事业:“陪伴学生成长,是一件无比有意义的事,我会一直坚守。”春日杳杳,在秦巴深处,王梁宇播下希望的种子,不久的将来,定能收获满片星空的回响。那将是学生们成长的礼赞,也是他教育梦想最美的绽放。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起点新闻记者:贺桐 惠璇璇 王靖升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