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杨凌: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

陕西日报2025-05-26 08:13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自贸片区(以下简称“杨凌自贸片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今年4月,杨凌自贸片区迎来“8岁生日”。如今,这片“农业试验田”“枝繁叶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全球农业合作贡献着“杨凌方案”。

5月20日,走进杨凌综合保税区附近的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记者看到,在该基地入驻企业陕西奥科生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组培室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培养器皿里番茄幼苗的发育情况。

陕西奥科生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英杰介绍,公司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育种,品种包括番茄、葡萄、猕猴桃。目前,公司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

“依托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我们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建设种质资源分子检测平台,希望为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吴英杰说。

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占地335.81亩,总投资约2亿元,是集农作物种质隔离检疫、种质资源中期保存、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农作物隔离检疫及种质保护中心,可满足每年4万批次入境农作物检疫检验、10万份各类种质资源储存需求,大幅提高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分发共享能力,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

这是杨凌自贸片区推动农业领域经贸交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杨凌自贸片区依托农科城政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城市,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战略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成10多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110多个优良作物品种的对比实验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

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介绍,杨凌自贸片区持续建强“海外农业园区+海外仓+中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平台体系,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通道优势,积极探索粮食贸易、大宗农产品贸易等业务,已初步构建起国际农业产能合作体系。

“近些年,我们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积极搭建国际粮农全产业链和跨境订单农业服务平台,推动涉农贸易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苏亚文说。

前不久,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和同事再次去云南考察,和当地果品企业洽谈合作。

“预计本月底之前,我们将出口陕西油桃、新疆哈密瓜到上合组织国家。”王斌说。

引进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质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开设各国电商专馆,线上线下融合展示、销售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食品;在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成中国(陕西)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引进俄罗斯面粉、巴基斯坦大米等400余种优质农产品……通过“展会经济+实体平台+数字贸易”的立体模式,杨凌示范区正加速打造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贸易洽谈于一体的“国际农业会客厅”,推动农业全链出海。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农业企业在国际舞台“乘风破浪”。2024年,杨凌示范区出口总值10亿元,同比增长36.8%。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提升战略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杨凌自贸片区将成为贸易投资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的农业高能级开放平台。

“我们始终以‘为国家试制度’为使命,努力推动杨凌自贸片区成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苏亚文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贸区、综保区’双区叠加政策优势,用好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助力杨凌示范区打造我国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记者 付玉玮)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5/27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