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真奇妙丨能让博物馆限时限人观看的文物究竟有多珍贵?

西部网2025-07-18 13:33

这是一件让人非常期待一睹真容的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出土之后,它便长期存放于库房之中。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件与其非常类似的石棺。不过,陕西这个石棺的主人信息已经非常明确,而天水石棺只能确定它的主人是一位祖籍中亚的粟特人。

粟特人是一个活跃于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大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与中原王朝有了密切的联系,在史书中称其为“昭武九姓”。

因为经商的原因,粟特人大量涌入中原,并在此定居,甚至长眠于此。正是因为长期在中国生活的缘故,他们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之中。

粟特人的传统是去世后进行火化,但受到了中国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他们也把自己生前经历的很多场景,复制在了棺床之上。不过棺床上粟特文化的符号已经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中华文化元素,显然这位粟特人已经被中国式的生活方式所征服。

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因为文物保护方面的局限,导致和石棺一起出土的墓志铭上面朱砂所书的文字被清理得一干二净,这也让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石棺的主人究竟是谁了。

如今,它在天水市博物馆享受着独立展厅的待遇,不仅如此,博物馆还明确一次只能进入10个人参观,每人参观不得超过8分钟,这样的规定也足以彰显它的珍贵。

起点新闻记者 敬泽昊 杜鹏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7/18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