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如何避险自护?听专家建议→
陕西日报2025-10-19 08:38
近日,我省持续降雨导致部分地方发生山体滑坡。面对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群众该如何识别前兆、科学避险?记者10月16日专访了省应急管理厅地质灾害专家周波。
周波解释说,山体滑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指山体斜坡上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现象。它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山体滑坡发生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征兆。”周波指出,群众尤其是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居民要特别注意观察坡体前缘是否出现横向、纵向裂缝,是否出现土体隆起;要留意滑体后缘裂缝是否急剧加宽延长,是否有新的裂缝产生,以及斜坡上部是否出现小型塌滑;要观察周遭水位是否突变,树木及房体结构是否变形。这些迹象都提示山体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
发现险情后该如何科学避险?周波强调“生命第一,果断避险”的基本原则,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具体建议。
在接到预警或发现缓慢前兆、尚有准备时间时,要做到“三及时”:及时报告,立即向村(社区)或自然资源部门详细说明情况;及时转移,听从统一指挥有序撤离,若前兆明显却尚未组织转移,应果断自行撤离;及时准备,提前备好应急包,内含手电筒、哨子、饮用水、急救药品等物资。
当身处危险区域,滑坡即将或正在发生时,必须争分夺秒正确应对:首先,牢记“向两侧逃离”,要垂直于滑坡运动方向往两侧高地逃生,切不可顺坡或逆坡奔跑;其次,避开陡坡、悬崖、河道和建筑物密集的洼地。若确实无法逃离,应就近躲在结实的障碍物后或抱住大树等固定物;一旦被埋,要尽量蜷缩身体,双手护住头部和胸腔,危险过后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注意保存体力。
周波特别指出,群众对山体滑坡的认知存在五大盲区:过度依赖经验,误认为“住了一辈子的房子从没出事”就永远安全;低估降雨威力,忽视持续降雨对斜坡稳定性的破坏作用;忽视灾害滞后性,错误地认为“雨停即安全”;对人类活动影响认识不足,如随意开挖坡脚、破坏植被等;避险方向错误,本能地顺坡奔跑。
当前仍处于地质灾害易发期,广大群众应增强防范意识,掌握识灾避险知识,共同筑牢生命安全防线。(记者 苗雨蒙)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