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延安学习平台 2021-03-12 15:24:53
陕北公学
1937年7月,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一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新的学校——陕北公学(简称“陕公”)。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有工人,也有农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红军,也有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干部;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
这所学校由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张云逸、成仿吾等人筹办,艾思奇、何干之、何思敬等著名学者任教。李维汉回忆说:“陕公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创立的。特别是毛泽东,他在繁重的工作中,还常对学校的任务、办学方针等关键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会上作《论鲁迅》演讲,指出:我们纪念鲁迅,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鲁迅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神。这种精神使鲁迅成为艺术上了不起的作家,革命队伍中优秀成熟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1937年11月1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上作关于目前时局的讲话,指出:现在的形势是很紧张的。民族投降主义是目前新的危险。坚决打到底,是目前时局下应采取的根本方针。在军事上要用八路军的打法,就是要“活打”,不要“死打”。要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组织他们,武装他们。要做到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要造就大批的有革命理论,富于牺牲精神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
1938年4月1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讲话。他说共产党之所以被人们信仰,是由于它的政治方向代表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它的工作作风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他送给陕公同学两件礼物,第一件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陕北公学前后办了近四年,培养出一万多名各方面的革命干部,为团结各个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对陕北公学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陕公是全中国的缩影,“陕公代表着全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进步的一幅缩图。”
(作者系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