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黑米酒卖到美国、日本!看陕西洋县如何用有机产业“开挂”

西部网2025-03-31 19:45

在秦岭南麓的生态腹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有机产业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洋县着力发展“有机+”战略,打造出覆盖米、果、菌、药、畜的全产业链条,培育出15大类115种有机产品。其中,以陕西朱鹮酒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通过一粒粒黑米的深度转化,书写着有机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汉中洋县现代化的黑谷酒、黑米酒生产线。

生态变现:一粒黑米的有机革命

走进洋县有机黑谷种植示范基地,连片稻田中朱鹮翩跹,这里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洋县黑米”的核心产区,更是陕西朱鹮酒业有限公司的“第一车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2000亩有机种植基地,并与农户签订协议,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保价收购。

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在生产线现场看到,朱鹮酒业将千年黑米酿造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通过大罐发酵、无菌灌装等国内领先生产技术,开发出有机黑谷酒、脱醇饮品等4大类18款产品,填补了国内外黑色有机酒类食品的空白。

“我们拥有年产万吨黑谷酒、黑米酒生产线,其中有机酒年产能达3000吨,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成为全国黑色有机酒类出口量领军企业,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千余农户增收。”朱鹮酒业常务副总经理杨烨介绍说。

洋县将10个有机生产基地变身农文旅示范点。

三产融合:有机集群释放乘数效应

洋县的有机产业版图中,朱鹮酒业仅是璀璨一隅。目前,洋县已建成西北最大有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新模式;18个智能化种植基地、11个养殖基地、8条智能化生产线构建起数字农业矩阵。

在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作为国家认监委“有机认证优良实践案例”,这里汇聚了115种有机产品的加工、科研、物流体系,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91亿元。

2024年,洋县农业总产值达到78.2亿元,有机产业产值达55亿元以上。这种全域有机化的探索,还催生出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10个有机生产基地变身农文旅示范点,旅游模式由单纯的景点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

品牌赋能:地标名片叩开国际大门

品牌战略也成为洋县有机价值跃升的关键,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了解到,当地编制了《有机品牌发展专项规划》,推动“洋县黑米酒”“洋县五彩米”等地理标志商标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洋县荣获“中国有机香米之乡”称号,并被认定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实现了新突破。

如今,洋县有机产业已形成“生态保护、标准种植、精细加工、全球销售”的完整闭环。2024年,全县新增有机认证面积5460亩,有机生产基地面积居全省首位,日益壮大的有机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重要载体。

当“有机”与“朱鹮”一样,成为洋县的另一张金色名片时,洋县也用有机产业证明:保护与发展从不是单选题。在这片朱鹮蹁跹的土地上,一场以生态价值转化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起点新闻记者:贺桐

审核:魏诠 辛超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4/02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