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锄头下去挖出国宝”这事在周原有多常见?

西部网2025-04-24 11:24

1976年年底,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的队员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土块下的青铜器。他们保护好现场,并向上级作了报告。

考古工作者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了发掘,让一处尘封上千年的西周青铜器窖藏重见天日,出土103件青铜器,74件带有铭文器,其中还有墙盘、折觥这样的国宝重器。

庄白一号窖藏发掘现场

这个被学界命名为“庄白一号”的青铜器窖藏,是中国迄今为止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的青铜器窖藏,根据铭文推测它的主人应该就是在《封神演义》中出现的殷商重臣微子。他的家族在归顺西周之后,先后辅佐了七代周王。这一家族的荣耀被微子的后人史墙刻在了墙盘之上,本来是用来缅怀祖先、以启后人的,却在千年后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成为印证西周君王世系的重要佐证。

“裘卫四器”之一的卫盉及铭文

在“庄白一号”窖藏横空出世前一年,在邻县岐山县的董家村,同样是因为挖土作业,让另一处窖藏重见天日。一共清理出37件青铜器,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裘卫四器”——这四件青铜器上记录了裘卫与矩伯等贵族进行土地交易以及维权包括维权的过程,被法律史学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民事诉讼记录。

杨家村窖藏

进入新世纪,依旧是挖土作业,眉县杨家村的5名村民意外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的青铜器窖藏。经过紧急发掘,共发现青铜器27件,且件件器物有铭文,其中就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盘——逨盘。这件“中国第一盘”底部的300余字的铭文记载了单氏家族八代人辅佐西周十二位王征战、理政的历史,对西周王位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第一次印证了《史记》所记载的西周诸王世系名号和次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逨盘

这一发现也最终入选了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位农民也因护宝有功,当选了“2003年度中国杰出文化人物”。

……

如果梳理几十年来关于周原地区的文物报道,很多重大发现都源于当地村民的挖土作业。据统计,仅从2003年到2021年,宝鸡市各县区连续涌现了26起农民自觉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出土文物633组827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精品。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青铜器考古成就与宝鸡农民发现、保护文物的行为密不可分,农民自觉保护文物的平凡壮举与“国之重器”一样价值连城。

为了表彰这些护宝的群众,也为他们保护的文物能有一个展示的舞台,陕西曾三次组织群众保护文物成果进京展览。分别是2003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盛世吉金——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2007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以及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

起点新闻记者陈嘉欣 敬泽昊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4/24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