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他把“延安声音”传向全世界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2020-12-28 16:45:30

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特意提到了“林迈可”这个名字。他这样说,“已故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林迈可勋爵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中国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些为中英友好、为世界和平正义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们。”

林迈可是谁?为何会被习近平主席提及?

林迈可与白求恩同船来到中国

林迈可,原名迈克尔·林赛,出生于英国名门贵族和学者之家。他的父亲是哲学家,曾任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母亲是数学家。1937年12月初,28岁的青年学者迈克尔·林赛受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之聘,绕道美国,从温哥华乘船前往中国任该校经济学导师。与他同船来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尽管他俩国籍不同,去中国的目的也不一样:一位是到华北抗日根据地战场,一位是到燕京大学任教,但对世界和平的渴求,对被蹂躏民族的同情,使他们在漫长的旅途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白求恩介绍的华北抗日根据地“神奇军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情况,更是引起了迈克尔·林赛的浓厚兴趣。两人在日本横滨分手时,约定在华北根据地再次相见。然后,白求恩辗转香港去了延安,迈克尔·林赛直接乘船在天津上岸,去了北平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他接受了教授冰心的建议,起了个中文译名“林迈可”。

到晋察冀军区战斗

1938年和1939年的暑假,林迈可在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两次前往晋察冀边区和晋东南根据地,再次见到了白求恩,并与中国共产党有了较深入的接触。在接触中,林迈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由衷的钦佩之情。在根据地的所见所闻,让林迈可决心尽己所能帮助中国抗日。他利用一名外籍人士的便利条件,为根据地购买和运送了大量药品以及无线电通讯器材。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林迈可夫妇在日军进驻燕京大学十分钟前及时撤离该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成功突破日军封锁线辗转来到晋察冀边区,正式加入到中共领导的抗战队伍中。在各级党组织的协助下,林迈可夫妇先后抵达八路军平西根据地司令部、晋察冀军区。林迈可热衷于科学实验,尤其精通无线电技术,在聂荣臻的邀请下,他和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班威廉教授在晋察冀军区携手组创无线电研究训练班,并在班威廉教授撤往延安后继续坚持教授无线电工程课,为中共抗日武装培养了大批精干的无线电专业人才,对根据地电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改造,促进了整个华北地区中共抗日部队之间的联络通讯。

1942年5月20日,林迈可正式受聘为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指导顾问。同年夏天,他又参与组建“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林迈可通过发展“电学会”来培养人才、推进工作,此时他已成为根据地无线电事业的核心人物,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埋头工作,不知疲倦地组装机器,进行教学。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为晋察冀军区所属上百部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升级改造,使无线电通信指挥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

把“延安声音”传向全世界

1939到1944年,国民党不许任何外国人进入敌后根据地,也禁止将中共抗战的消息传到国外。林迈可强烈地感到,共产党地区处于一种同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这不利于发挥同盟国在中国战场上的作用。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打破国民党的这种信息封锁。

1944年,林迈可和妻子李效黎带着刚1岁半的幼女,冒着枪林弹雨抵达延安。到达延安两周后,毛泽东在杨家岭举行欢迎晚宴,刘少奇、周恩来、贺龙、叶剑英等人均参加。林迈可当场就跟毛泽东“要工作”,而毛泽东却劝他“多休息”。不久后,林迈可被任命为第18集团军通讯部无线电通讯顾问。为了“延安的声音”能够传向全世界,他根据弗雷德里克·特尔曼的经典著作《无线电工程》中的公式,经过无数日夜的反复测算,设计出V形或菱形天线,又凭一本《球面三角》与一个经纬仪,计算出天线在山谷中的正确方位,最终成功在延安的土地上树立了天线,并帮助组建了一台一千瓦的发射机。同年8月15日,延安的英文广播面向世界“发出声音”,把陕甘宁边区新华社的消息,传送到印度与美国的西海岸。林迈可亲自参与了英文新闻稿的编辑工作。

美国政府在旧金山有一批专业人员,专门监听世界各地无线电传播讯号。他们捕捉到这个新的电波讯号并记录下来,告知华盛顿的高官。林迈可的努力,打破美国高层对于中国共产党武装“游而不击”的印象。

抗战胜利后不久,《解放日报》曾发表文章这样赞扬林迈可的贡献:“(电学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解决了电力的供给,保证了足够的电器交通,使灵敏的军事指挥和行政领导达到最高度。这一工作,英国友人林迈可教授是有很大的功绩的。”

林迈可与妻子李效黎在延安

林迈可夫妇在延安边区政府山上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4/20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