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漫卷——陕西革命旧址云上展: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
陕西学习平台 2021-08-11 08:11:02
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位于陕西汉中镇巴县黎坝镇柳营村黎家院子。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18间。旧址展陈分为两大部分,即专题陈列和基础陈列。专题陈列分别为转战陕川、汉中密约、红色交通线、政权建设、党史故事、红色文化六个单元展厅,展有红色交通线相关事迹、图片。基础陈列展柜有部分武器实物、部分珍贵信件、文件及党史资料。整个展厅通过场景还原方式直观、生动地再现了武志平、黎正刚、陈友盛等交通站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红四方面军在陕南及镇巴的革命斗争历史。
1932年10月,因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12月转移到川陕边地区,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初,蒋介石严令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主力移师汉中,协同川军进攻川陕革命根据地,同时又调其嫡系胡宗南等部队进入陕甘,对非嫡系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实行“监军”,企图在地方部队与红军的互相攻杀中坐收渔利,既消灭红军,又剪除地方军事势力。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保存自己的实力,最终将胡宗南等部挤出陕甘,杨虎城经与高级参议杜斌丞商议,决定与红四方面军实现秘密合作。在此期间,中共中央特科也指示在第十七路军第三十八军司令部任参谋的中共党员武志平,利用公开职务和社会关系,为中共组织收集川陕国民党军情报,并秘密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对外交通线。
1933年5月4日,杨虎城写信给武志平,让他“佐理”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努力工作”。5月13日,武志平从汉中出发,密持孙蔚如亲笔致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人的“绫书”,赴川北与红四方面军总部进行联系。红四方面军总部和中共川陕省委对第十七路军此举极为重视,派中共川陕省委军委参谋主任徐以新为代表,与武志平赴汉中,同孙蔚如进行谈判。经过数次商谈,双方于6月24日圆满达成秘密协定(即“汉中密约”):1.双方互不侵犯,只要陕军不进攻川陕苏区,红军保证不进军陕西,孙蔚如保证不打苏区;2.如果红军西进甘肃,攻打胡宗南,孙部愿给予红四方面军补充部分武器弹药,并予以掩护;3.红军可以在汉中设立交通站;4.鉴于形势,双方只能秘密往来,协定不予公开。至此,红四方面军与第十七路军正式确立了合作关系。
红色交通线不断将重要的军事情报和大批军用物资送往川北苏区,有力地支援了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不仅负责运送军用物资和粮食,而且护送许多领导干部和革命青年如潘自力、张德生、杨珊、白耀亭等到川北苏区参加革命斗争。红色交通线不仅是一条运输线,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曾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候补委员的张含辉,就是在为红四方面军总部送军事地图,从川北苏区返回汉中途中遇难的。
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和红四方面军秘密协议的达成,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川陕革命根据地北线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军事局面,使得红四方面军再无后顾之忧,顺利挥师南下,并在川北不断取得重大胜利。在此形势下,中共陕南特委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中共组织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以汉中为起点,相继建立了三条通往川北苏区的红色交通线:一条是经南郑县的牟家坝、回军坝、羊圈关、碑坝进入川北苏区;一条是经南郑县的牟家坝,城固县的二里、天明寺,再经南郑县的法慈院进入川北苏区;一条是经城固、西乡、镇巴边境进入川北苏区,黎坝交通站就是这条交通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运点。
2020年12月,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被陕西省文物局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全景云展览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