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丨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校长方方:同心圆、加减法、组合拳三个步骤来实施“双减”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01 07:53:10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校长方方
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校长方方。
画好“同心圆” 做好“加减法” 打好“组合拳”
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校长方方介绍,学校通过三个步骤来实施“双减”。一是画好“同心圆”。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培训,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层面凝聚共识、增强科学育人的合力。二是做好“加减法”。学校在六个方面做足加法:教研提质、课程提质、课堂提质、作业提质、课后服务提质、家庭教育提质。三是打好“组合拳”。“双减”的初衷就是加强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通过深化‘三个课堂’建设、课后服务满足多元需求、‘五项管理’多角度护航等举措,打好‘双减’组合拳。”方方说。
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让课堂彰显活力 轻负高效
如何破解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老大难问题?方方介绍,学校通过“三个三”的举措为作业去冗、提质。落实“三个优化”,即对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的优化; “三个控制”,就是控制作业总量、控制完成时间、控制完成的场域;“三个坚持”就是坚持作业的审核公示制度、坚持作业的分层创新、坚持多元的评价体系。
“我们根据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及个性化差异,专门设置了星级分层作业,为一些孩子提供个性化的知识小胶囊,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方方说,学校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需要完成的能力,布置了运动、探究、劳动等创新的实践作业。
同时,还改革了检测和评价的方式,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多元化、全过程地对孩子进行评价。比如一二年采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闯关和学科展示的形式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称之为“游测”。例如语文的 “写字坊”“朗读吧”“拼音导图秀”“识字小达人”,数学的“比较屋”“速算秀”等等。中高年级采用阶段知识模块闯关的方式,让学生在乐于参与,勇于挑战的活动中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汇报和展示。比如思维导图、现场阅读、一题多解、现场作文、经典背诵等。
学校通过“研议备展辩”五步磨课的方式来强化教研,优化备课模式,同时引入思维导图核心思考工具,加强小组建设,让课堂彰显活力,轻负高效。
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书法课程。
课后服务和“三个课堂”行动紧密结合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方方告诉记者,学校把课后服务和“三个课堂”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后服务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补充和巩固,作为第二课堂实现的主阵地(就是把校本课程、特色社团和课后服务结合起来),当做第三课堂的孵化地。
同时,构建了“三加二”的课后服务形式(三天的作业辅导和两天的特色社团),把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渠道。
“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设我们的班本课程,既有我们课程的延伸,比如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我们就会请故事爸爸、故事妈妈进教室和孩子们分享故事,也有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职业特点进行的一些特色课程。”方方说,就是各年级每学期一项的有年级特色的级本课程,有花样跳绳考级、足球课程、思维导图课程、阅读课程、小乐器课程、书法课程等等。星期四的课后服务是全校的社团课程,本学期共开设84门特色的社团课程供孩子们参与。
榆林高新区第二小学农耕实践课程。
积极探索教师减负措施 减轻老师们的压力
除了通过各类政策的宣传外,一方面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充分了解学校在课程设置、作业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化解家长的顾虑。“另一方面我们还通过有针对性的家访活动,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亲子作业来筑牢亲子共育体系。”方方说。
要让“双减”落地落实,发挥好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给老师们搭建平台,锻造素养,另一方面还需积极探索教师的减负措施,减少一些非教学任务对老师的影响,减轻老师们的压力,让老师们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