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 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校长古红:课后服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不能搞一刀切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21 09:18:42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校长古红

汉中市南郑区城关小学校长古红

南郑区城关小学校长古红告诉记者,学校为践行“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素养,采用内外齐抓、多措并行的方法,在提升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等五方面发力作为,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探索开展“1+X”课后服务模式 让学生“走班选课”

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学校通过教材教法研讨,优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组织集团化办学活动,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方法;落实培优与辅困相结合工作,减轻学生负担,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在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方面,学校先后出台《南郑区城关小学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及八项规定》,从制度上规范作业管理。同时,根据学生学情,分层设计作业,提倡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要求教师作业做到“精选、精编、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南郑区城关小学校长古红和学生们。

在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方面,学校率先在南郑区探索开展了“1+X”模式,即每天1节作业辅导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一节兴趣特长课,并分年级制定了本学期课后服务内容。“在学生兴趣特长课上,学校采用‘走班选课’的方式,让家长自主为学生选择两门兴趣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意愿,凸显个性发展这一理念。”古红说。

在提升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积极破除“唯分数”的评价体系,探索开展了多元评价机制,严格管控作业难度,精讲精练,加大音、体、美、劳等技能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及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方面,学校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落实政策。利用微信平台多角度进行“双减”政策、课后服务方式、家校配合方法宣传6次,发放《南郑区城关小学“双减”问卷调查表》及“双减”致家长书一万余份。

南郑区城关小学体育活动。

“11月初,我们学校还召开了线上家长会,就‘双减’是什么、为什么‘双减’、学校要做什么、家长要做什么进行专题讲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了宣讲,参会家长3000多人,72名家长在会上交流了双减中自己的做法,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之间的相互正面影响和教育,达到合力育人的目的。”古红说。

课后服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不能搞一刀切

古红表示,通过这一百多天的实践,学校在推进“双减”工作还要注意三方面内容。

一是树立家长、教师、学校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快速建立起区域行业考核学校办学质量、学校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教师评估学生素养发展水平的标准和机制。“这个至关重要,这根指挥棒不变,‘双减’就成了形式,就可能象一阵风刮过,持续力、长久性无法保证。”古红说。

南郑区城关小学丰富的课后活动。

二是解决课后服务的水平持续提升与师资不足、水平不高的矛盾。古红认为,课后服务要想让孩子开心的学、快乐的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需要不同的社团、特色课程,现有的教师明显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首先,要挖掘已有教师的潜能、特长,再加强培训;其次,再引进社会力量,补充缺口,需要严格资格审查和教学过程管理,避免上内容上、思想上出现问题。这就对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对教师培训的培训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容。”

三是课后服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冬天、夏天一个样,城区、农村一个样,特别是在时间上,要考虑地域、气候因素,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基础上开展课后服务。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4/29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