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丨丝路起点,古都生机勃发

西部网11-30 09:30

由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主办,“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承办的“Hi!不一样的西安”融媒挑战赛已进入展播环节!用文字描摹城市风采,用图片定格城市美好,用视频传播城市声音,欢迎来稿,分享您眼中“不一样的西安”。

丝路起点,古都生机勃发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出生、成长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古代的长安、现代的西安。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为了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十余年,九死一生的张骞从西域带回了汗血宝马、地毯、石榴、葡萄、芝麻、胡麻、核桃等就此打通了长安到西域这条路。后世无数商人、留学生来往于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也由这条路走向世界。

斗转星移,到了大唐更是数不清的波斯、大食等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沿着丝绸之路到长安,便有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当年唐朝皇帝接见外国使臣的大明宫,成为了国家遗址公园记录着它当年的辉煌,供市民游客参观。诗仙李白或许想不到,当年他醉眠酒家的西市经历了千年依旧还在。

那年,独自怀揣求得大乘佛法真谛的目的,踏上西去取经的玄奘法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带着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回到长安,为了珍藏这些宝物,便在慈恩寺中修建了大雁塔。

千年过去了,大雁塔依旧屹立在那里,即便遭遇战争、地震,它也未曾倒下,始终坚挺着任由岁月侵蚀,周边沧桑巨变。千年后的今天,成了西安的一张名片、一座地标,曾经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塔身有所倾斜,但随着相关部门回灌水,塔身回正,得以让来自八方的游客,领略千年前“慈恩塔下题名处”,近距离观看玄奘法师取回的贝叶经、在塔里远眺终南山。

而沿着大雁塔、大慈恩寺两边的诗词街、大唐不夜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人们打卡,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李白对诗、花车游行,这一个个互动的节目,剧院、影院、美术馆等仿唐建筑、路中间的雕塑,无一不给这里增添文化气息。尤其到了夜晚灯火璀璨,身穿汉服的男女老少,穿梭其中,沉浸在这烟火盛世,恍惚间仿若回到千年前的盛世大唐。

再往南便是大唐芙蓉园,唐朝时只有皇帝、嫔妃们才能在里面游玩嬉戏,一千多年后却是来自东南西北各地的游客身着汉服到这里欣赏美景。

白天,陕历博、小雁塔、兵马俑、华清池游人如织;夜幕降临,钟鼓楼、明城墙也都纷纷灯火璀璨。市民、游客拍照打卡,年轻人们聚在一起唱着摇滚民谣,充满青春活力与文艺气息。

西安,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还停留在过去。然而,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奋斗,西安不仅仅文旅方面比过去火,教育、科研、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同样也都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世园会、十四运扩大了西安的影响力,而今年年初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丝路沿线各国元首都来到西安,更是让这座丝路起点的千年古都焕发新生,她以勃勃生机、极大地热情欢迎八方来客。

曾经,秦皇、汉武、唐宗、李斯、白起、蒙恬、张良、霍去病、卫青、张骞、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阎立本、颜真卿、张旭等数不清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历史典故、优美诗篇。如今这片土地已成为你我普通市民游客踩踏着的饱经沧桑却依然魅力四射的土地,触摸历史留下的印记,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感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生于斯、长于斯,内心骄傲,这是这座古城带来的文化自信,希望她越来越好,携手全国兄弟省市以及丝路各国更好发展。(作者:程龙 )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9/1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