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袁家村|一碗“农家饭” 实现家门口“致富”
西部网02-09 12:48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 马晴茹 贺桐)“袁家村是靠我们农民自己发展起来的,既没有外部资本进入,也没有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十几年来,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从“民以食为天”的准则出发,打造以特色小吃为主的民俗产业旅游,不仅火出了圈,还带动了村民致富。
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的智慧也成就了袁家村。“发展旅游业,一般景点都是预计投资多少钱,预计要征多少地,预计得把多少农民搬出去,一张门票得卖多少钱,但我们村不是这样算的。”袁家村的村民惠文霞表示,自己做,是袁家村的特色。村民要把自家的生活做成旅游,让游客在这里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
惠文霞
“从2007年村上发展乡村旅游,我办起了第一家以本地菜为主的农家乐,到现在年收入翻了好几番。”惠文霞不仅是“原住”村民,还是袁家村第11号农家客栈的主人。2007年以前,惠文霞在村办企业水泥厂上班,一月几百元的工资,收入稳定,心里踏实。2007年村里刚开始搞乡村旅游时,她和大部分村民一样,当时都持观望态度。
经过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的耐心沟通后,她被选为村里的两户示范带头户之一,与村里的另一户村民外出“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并在当年办起了以土菜为主的农家乐,成为了村里最早受益的村民之一。“其实我们就是做着‘自家饭’,简单、纯粹、健康。在看到我的收益后,我们村的农家乐由最初的2户发展到5户,再到全村60多户全都开始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惠文霞说。
袁家村小吃街
每天看着川流不息的游客从自己门口走过,汇入到摩肩接踵的小吃街里,惠文霞心里是美的:“这样好,小吃街把部分游客分流了,要不客太多,人累得招不住。”
惠文霞之所以淡定“不抢客”,是因为他们都是合作社的股东,不管是谁家的生意红火,大家都是共同得利。“分红多得很,弄不清。”惠文霞看着手机里刚刚到账的提示短信,开心地笑了。现如今,惠文霞一年的纯收入达到60万元左右。用她的话讲,作为一名袁家村的村民,自己感到十分幸福。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