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李慧斌的“科技征途”

西部网2024-06-28 13:36

记者/王靖升 苏静萌 宋洋

“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小到手机端身份核验,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们所做的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办公室里,李慧斌讲述了自己科创的“种子”如何被“唤醒”,在西安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释放出无限可能。

“从人脸数据表现形式来看,可细分为2D人脸识别和3D人脸识别。目前2D人脸识别比较常见,但2D人脸识别采集的面部信息相对有限,存在被假冒攻击的安全隐患,而3D人脸识别则是通过采集面部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可最大程度的保留有效信息,使人们在使用人脸识别支付、身份核验时,安全性更有保障。”介绍起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是什么时,李慧斌有说不完的话。

如今的李慧斌,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学教授,同时担任西安西图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是一位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科技创业者。“一直做科研的老师,为什么会选择‘下海’?”谈及自己的创业契机,李慧斌说,那个梦想早已在学生时代生根发芽。

2013年11月18日,李慧斌在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料图)

在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后,2009年,李慧斌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为了更好地探索与钻研,李慧斌踏上了为期五年的法国求学之路。

2013年4月28日,李慧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加2013中法三维与二维人脸分析国际研讨会。(资料图)

“那是我与3D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个五年。”攻读博士期间,李慧斌在导师Liming Chen教授和Jean-Marie Morvan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先后参与了法国国家科研署的多项3D人脸识别前沿科研项目,提出了“基于多阶离散微分几何量统计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系列技术”,先后荣获大姿态3D人脸检索国际竞赛冠军、国际双胞胎3D人脸识别竞赛亚军、第七届欧盟生物特征识别工业与学术奖,3D人脸识别精度曾打破世界记录。

一系列的获奖与殊荣,让西方众多的科研机构纷纷向李慧斌抛出橄榄枝。然而李慧斌毅然选择回国,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自己学到的本领,世界领先的技术继续打磨,从而能够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李慧斌说。自此,李慧斌与3D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二个五年正式拉开帷幕,这五年,李慧斌选择将深度学习与数学中的微分几何相结合进行三维人脸识别研究。

“虽然在科研上走在世界水平的前沿,但如果不能够将技术成熟地运用于产品和场景中,那么技术始终是实验室里的一纸空谈。”2018年,李慧斌获得了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这一年,他开启了创业之旅。2020年6月30日,西安西图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2021年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刚刚“新生”的西图,正式乘着秦创原的东风,走上了自己的路子。

“初创企业的痛点是资金,作为秦创原首批入选项目,平台为我们企业提供了不少便利,秦创原总窗口‘新双创’项目支持30万、秦创原创促中心落地投资项目支持50万、‘秦创贷’获批500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让我们获得了实打实的利好。”李慧斌表示,秦创原的一揽子创新创业政策覆盖了资金、房租、研发补贴等多个方面,给予了自己干事创业的底气,也让初创企业看到了远方。

从科研到创业,把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技术”产学研转化的通道打通其实并不容易,这条路李慧斌走了又一个五年。曾作为3D人脸识别技术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李慧斌获得了很多国际竞赛的大奖,技术全球领先。但好技术不一定能做出好产品,好产品也不一定有好市场,如何解决高校团队工程化能力薄弱与市场能力薄弱的问题,是所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以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共同面临的困难。

在李慧斌看来,大多数科研人员专注于基础研究,对于市场需求敏感度较低,需要专业的人来专注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而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工程师把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科研人员进行针对性研究,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变得更具针对性和可实施性。”李慧斌表示,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模式,将前端基础研究工作与后端技术产品化、产品市场化有效连接,打通了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的重要通道。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问题,陕西省充分发挥科教潜能,持续深化“三项改革”,这也为西图开出了一剂良方。“我们作为我省‘三项改革’第一个路演项目,备受关注,再次得到了各级政府政策、资金、人才、场地的全方位支持。”李慧斌说,对初创企业来讲,在没有打开市场之前,政策的红利能给企业带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让企业在早期创业阶段能够充分地投入到研发任务中。

对于在大学任教的李慧斌来讲,正是“三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彻底打消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三项改革’把老师们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我在做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也申请了多项专利,参与了由中安协和公安部共同组织的《安全防范三维人脸识别设备技术要求》标准制定工作,参与撰写了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科普专著章节,也评定了陕西省人才计划,这对我职称评审也有很大的帮助。”李慧斌说。

在项目应用阶段,西图针对煤矿井下作业的特点推出了“全球首台”矿用本安隔爆型人脸识别终端,实现高精准的识别,不受光线、面部污渍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配备的高强度防爆不锈钢+钢化玻璃的材质为井下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目前,多个煤矿企业都与西图达成了合作意向。

多年来,李慧斌渴望从困难中寻求突破,渴望能够按照心中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良性运转起来。在李慧斌看来,西图与其他科技型中小创业企业一样,都是“秦创原”的一个小齿轮,他们的正向运转、蓬勃发展,代表着“秦创原”这个创新驱动平台的生命力正在持续地涌现。谈及梦想与未来时,李慧斌的眼里充满希望:“西安的科创环境会越来越好,而环境将不断助推科技发展,为我们创造更多可能。”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09/14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