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七十五载 | 从露天到“1+X” 文化惠民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央视网2024-10-07 14:20

央视网消息: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新中国75年,说起文化生活的变化,年长的观众一定对当年看过的露天电影印象深刻,这是那时为数不多的精神食粮。从曾经单一匮乏的文化服务到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文化惠民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2024年国庆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主旋律战争大片、科幻动作片题材多样,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观影喜好。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博物馆通过展览,向观众展现了75年来中国电影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从电影票看电影院的发展”展柜中,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各个时期的电影票。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绝大多数电影票的尺寸都很小,而且当时的电影票是需要由专门的印刷厂提前人工排版、印刷出来。到了现代,我们只需要手机购票,通过自助取票机就能够取票了。像这些标注了“穹幕影厅”“超大银幕电影”“动感影厅”等信息的电影票,也反映出了电影放映系统的技术进步。

中国电影博物馆影院部馆员李睿介绍,所有电影技术都是为观众服务的,电影博物馆拥有过去传统的35毫米胶片放映厅、超高清数字放映厅,以及目前最先进的IMAX GT机型的巨幕放映厅,观众根据他自己的喜好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

随着电影产业持续发展,如今不少影院创新了观影模式。以“1+X”的方式将电影的关联消费拓展到旅游、餐饮、娱乐等领域。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三四线城市的观影人群已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新引擎。2023年,三四线城市年度票房和观影人次占比已高达40%。

电影的变迁折射时代的发展。2023年,我国电影放映场次从1952年的79万场,攀升到1.3亿场,年观影人次从1949年的0.47亿,上涨到12.99亿。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银幕数量。

用文化点亮美好生活,离不开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天桥剧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个剧场。如今,这里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共同打造了北京天桥演艺聚集区,进一步丰富了大众文化娱乐生活。

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是一座集演出、艺术培训、艺术市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剧场群。在这里人们除了可以欣赏到高品质的演出内容,还可以通过参与线上线下同步开放的艺术活动,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艺术资源。

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欢迎,“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馆方也创新服务模式,以巡展、借展、联合办展等方式,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近日,四川博物院的三星堆VR展,便来到了湖北武汉的商场。观众戴上VR头显设备,就能穿越回数千年前的三星堆古国,沉浸式体验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正在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末,我国仅有21个博物馆,而到了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到6833家,举办展览4万多个,吸引观众12.9亿人次。

今天的中国,文化遗址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正在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4/11/24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