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协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 撑起青少年心灵“守护伞”
西部网2025-04-25 18:07
座谈会现场
4月24日,陕西省政协召开“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口协商座谈会。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互动交流,为开展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言献策。
在本次对口协商座谈会上,7位政协委员、地市政协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结合调研所获、工作经验等畅所欲言,对陕西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进行了深度协商。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事关人才培养质量、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民建商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卫军建议强化“三观”教育,建好班主任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县级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三支队伍”,抓实“两课两操两活动”,调动家长力量、基层组织力量、媒体力量,不断夯实学生思想根基,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建议从岗位配置、专业发展、伦理保障三大维度构建专业化师资体系,切实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鹤建议,要保障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充足,提升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准,强化心理健康教师职业操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配置-专业赋能-伦理护航”三维协同发展模式,打造一支“专业强、机制活、守底线”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心空”。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建议,要完善现有的量表筛查体系,对测评筛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按照“个体研判—疑似定性—反馈告知”的程序进行预警。划清校园心理干预与校外干预的责任边界,进一步加大人力和经费投入,加强校园、社区家长学校阵地建设,开展常态化宣传科普。
西安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李雪艳表示,心理就医和复学问题,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建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认知偏差。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促进医教协同。”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千头万绪’,其中学生心理档案是长效开展教育引导和危机干预关键一环。”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建议,要强化统筹协调,夯实心理档案建设基础。深化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心理档案系统。完善协同机制,提升心理档案使用效能。
安康市石泉县政协副主席李亚莉建议,要从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协同机制等方面加强家庭教育建设,从源头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育人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李瑛建议,要以“以心育人”为核心理念,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从“治病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型。系统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与育人能力,构建系统协同的心理健康支持生态,保障师生共同成长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数据与科技手段,建设智能化心理健康服务与治理体系。
“此次对口协商座谈会会场气氛热烈,协商氛围浓厚,达到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效果。”陕西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表示,会后,将及时总结协商讨论情况,认真梳理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共同推动本次对口协商会议成果尽快转化落实。
起点新闻记者 李典晴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