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新上展文物200余件!西安碑林博物馆高质量观展攻略

西部网2025-05-18 19:04

日前,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展览全面升级,实现新老馆区文物联展,2000余件展品中更有200余件新颜——它们或是深藏库房的珍品,或是辗转于临时展览的"稀客"。值此国际博物馆日,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梳理出这份独家观展指南,带您解锁碑林新展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文明密码。

三国正始石经

字体:战国古文、小篆、汉隶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开成石经》,因为刊刻由唐朝政府审定的多部儒家经典而闻名海外。不过《开成石经》并不是时代最早的石经,早在曹魏正始年间就刊刻过战国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的石经,立于曹魏首都洛阳的太学讲堂西侧。后来历经战火洗礼,到了唐朝就已经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残块。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两块《正始石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才得以重见天日,入藏碑林后,直到2024年的“平庐内外——董作宾的学术世界”展上,才首次对公众展出。在碑林新展里,这两块非常幸运能够存世至今的石碑,理所应当地成为所在展区内的“C位”。

三国《正始石经》

北魏于仙姬墓志

字体:魏碑

魏碑是北魏时期墓志铭上文字字体的统称,时代介于汉代隶书与唐代楷书之间,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种字体。在民国时代,著名陕西籍书法家于右任购买了一批出自洛阳北邙山的北魏墓志,并无偿捐赠给碑林,成为博物馆展示这一类书体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曾经因为展示空间有限,于右任捐赠的北魏墓志中,只有以“鸳鸯七志”等为代表的部分墓志展出,绝大部分都只能存放于库房之中,借助临展的机会才偶与公众见面。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展不仅开辟了专门的展区对“鸳鸯七志”进行展出,还对照着北魏重大事件,用这些见证历史甚至推动历史进程的北魏宗室、重臣的墓志,讲述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隋朝统一中国这段历史故事。

如出现在展线上的《于仙姬墓志》,墓志主人于仙姬是西域于阗国的公主、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夫人。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是北魏重要的贸易伙伴,史书只记录了于阗使团朝贺北魏的事情,只字未提双方联姻的事情,而这方墓志则填补了相关历史的空白。

北魏《于仙姬墓志》

马璘碑《迴元观钟楼铭《杨承和碑《严公贶墓志

字体:楷书

这四件文物除了迴元观钟楼铭曾在临展上出现过之外,剩下三方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撰写它们的是大名鼎鼎的两位书法家,被合称为“颜筋柳骨”的颜真卿与柳公权,是碑林新展开放后,人气最旺的四件展品。

《马璘碑》在清朝出土时已经残断,幸亏宋人赵明诚的《金石录》曾收录此碑,提供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唐马璘新庙碑,程浩撰,颜真卿书,大历十四年七月”这些关键信息,让后人知道这方石碑是颜真卿71岁时的作品。虽然留存的字数不多,但足以彰显“颜体”成熟期的气魄。

《马璘碑》

《迴元观钟楼铭》记述了唐迴元观的历史沿革、观内设置状况及钟楼的使用情况。其中简练而隐晦地提到迴元观旧址曾是唐玄宗赏赐给安禄山的宅邸,后因安史之乱安禄山被杀,宅邸废弃,唐肃宗时改建为迴元观的历史史实。碑文中的“燕戎”应该指的是安禄山及其部将,而“贪狼”“豮豕”则是对安禄山的蔑称。

《迴元观钟楼铭》

《杨承和碑》2021年出土于西安市枣园北路,主人是唐代著名的宦官杨承和,他是唐宪宗被杀的幕后黑手之一,也是唐文宗顺利继位的重要拥立者,还是唐代“牛党”领袖李宗闵的支持者。由于卷入皇权与宦官专权的斗争和唐代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杨承和被唐文宗乘势贬谪,并最终被赐死。不过在甘露之变后,夺权失败的唐文宗再次被宦官集团驾空,杨承和也被平反,并以厚礼重新安葬。按照现有的文献资料记录,柳公权与杨承和并没有交集,给他撰写墓志有可能是上层要求。

《杨承和神道碑》

《严公贶墓志》是碑林新展上“最年轻”的一件文物,2022年才因配合基建考古而重见天日。墓志主人严公贶是柳公权的堂妹夫,所以柳公权不仅书写了墓志文,还罕见亲自撰写墓志。此时柳公权已经71岁,字体和盛年时期锋芒毕露的风格相比,含蓄内敛了许多,所谓“人书俱老”。

《严公贶墓志》

金拓本集王圣教序

字体:行书

《集王圣教序碑》长期以来都堪称碑林的“镇馆之宝”,因为它的内容和唐代高僧玄奘息息相关,且由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位皇帝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除了唐初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同州圣教序》和《雁塔圣教序》两个版本之外,还有这版集纳了唐代仅存王羲之字体而成的《集王圣教序》。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与历代无节制拓印,《集王圣教序碑》上的文字出现了不可恢复的损失。相对而言,宋金拓本则较为完整保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一名作最初的样貌。

宋金拓本《集王圣教序》的重见天日源于1973年维修石台孝经时从碑身中发现,推测此拓本为金正隆五年(1160)整修西安碑林时所留。对比北宋拓本,文字虽有缺失,但碑断之前整拓仍十分珍贵。因为纸质文物脆弱等原因,这件拓本从未公开展出过,借此次碑林新展将展出三个月。

宋金拓本《集王圣教序》

于右任书正气歌碑

字体:草书

于右任是陕西籍民国元老,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他为后世所铭记的还有其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不仅自己写得一手好字,还对草书做了系统的分析归纳,从而创制了“标准草书”,使草书的辨认和书写变得得心应手,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展示于右任捐赠的魏碑名作,西安碑林博物馆为纪念他而打造的“贞珉千年——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展”,收录了多件于右任的书法作品,如《正气歌碑》,源于南宋丞相文天祥在狱中所撰的《正气歌》。获赠这一书作的友人,购买了碑石并镌刻以存世。

《正气歌碑》

除了上述这些文物之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展还有不少“新品”,比如墓志铭最早的雏形——十六国时期后秦贵族吕他的墓表;写下“独怜幽草涧边生”等诗篇的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墓志,以及他为亡妻所书的墓志;展示外国移民来华工作生活的粟特人米继芬、波斯人苏谅妻马氏、高丽人高铙苗等人的墓志;明朝碑林大成殿上巨大的琉璃鸱吻建筑构件……文博“发烧友”、书法爱好者、游客可以去展线上仔细寻找,在欣赏书法艺术之美的同时,了解背后更多的历史故事。

起点新闻记者 敬泽昊 陈嘉欣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5/18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