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秦商”崛起中的新使命
西部网2025-05-22 19:33
秦商作为陕西商业历史的重要载体,从传统的商贸性服务性群体向生产性桥梁性组织网络和产业合作体系过渡与构建,既突出“商”本质的服务属性,又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诉求与全球经济形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务实作为,踔厉前行。新时代秦商的发展,立足历史底蕴与现实机遇,以文化传承为根,以创新转型为翼,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一群真正具备市场意识、商业文化和商业精神的陕西商人群体重新崛起时,也是秦商“重新归队”的重要节点,迈向世界的开端。
一、文化基因的现代性转化
秦商 “厚德重道、勇毅精进” 精神内核,在新时代呈现新的价值维度。传统商帮 “以义制利” 的伦理观,与现代商业文明中的契约精神、社会责任深度契合。例如,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粮油产业链时,既遵循 “重信守诺” 的古训,又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绿色认证,将秦商诚信文化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融创实干、义利报国” 的精神推动秦商突破地域局限:隆基绿能通过技术迭代成为全球光伏领军企业,陕汽集团以新能源商用车打开中亚市场,印证了 “秦人质朴务实” 的行事风格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可能。
文化传承需与现代治理结合。秦商历史上 “依法行贾” 的传统,在法治经济时代转化为合规经营的自觉。例如,秦商总会推动建立 “秦商链” 产业合作机制,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这种 “义利并重” 的文化基因,为秦商在全球价值链中赢得尊重提供了精神支撑。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开放突破
陕西作为共建 “一带一路” 核心枢纽的定位,为秦商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跨里海班列实现 “天天班”,将陕西从内陆变为开放前沿。秦商企业借力通道优势,形成 “跨境供应链 + 海外仓” 模式:爱菊集团通过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实现小麦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国际化;隆基绿能通过中欧班列将光伏组件输送至乌兹别克斯坦,带动当地能源转型。
开放发展需构建多元合作网络。秦商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 360 余家商会,形成 “本土资源 + 海外网络” 的协同效应。例如,哈萨克斯坦陕西商会促成 300 余家会员企业与中亚市场对接,推动陕建集团参与吉尔吉斯斯坦公路建设、陕煤集团重启中大石油项目。这种 “以商促政、以民促官” 的模式,使秦商成为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三、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能源领域,陕西能源虽面临煤炭库存高企压力,但通过隆基绿能的光伏技术、陕鼓集团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 “黑煤” 向 “绿电” 的跨越。制造业领域,陕汽集团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研发氢能重卡,裕隆气体与高校合作开发低温氢能技术,抢占新能源赛道。
数字化转型成为关键突破口。易点天下作为秦商代表,通过 AI 技术为出海企业提供智能营销服务,帮助密扇、故宫文创等品牌通过跨境直播打开国际市场。这种 “数字 + 文化” 的模式,将陕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消费场景,例如 “秦岭工坊” 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技艺,带动手工艺品出口增长 41.7%。
四、政策赋能与生态构建
陕西近年来出台的民营经济支持政策,为秦商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证照联办” 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信用修复机制帮助 3000 余家企业重塑市场信誉。“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 通过税收奖励、住房补贴等举措,吸引 3000 余名高层次人才落户,其中 60% 流向秦商企业。
产学研协同机制释放创新动能。西北工业大学 “一校” 模式推动成果转化收益反哺产业,西安理工大学与宝利根共建实验室攻克精密制造技术。这种 “高校研发 + 企业转化” 的路径,使陕西高校 188 个工程专业认证成果转化率提升至 45%,居全国前列。
五、未来发展战略方向
1. 打造丝路科创走廊。依托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高校 - 实验室 - 产业园” 创新链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聚焦空天技术转化,已孵化 23 家科技企业,估值超 50 亿元。
2. 构建跨境产业集群。在中亚布局 “海外仓 + 加工基地” 网络。锦信种业在哈萨克斯坦建设 200 万亩油菜种植基地,通过中欧班列将毛油运回西安精炼,形成 “种植 - 加工 - 销售” 闭环。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产业,引导秦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中亚合作机遇。
3. 深化文化价值输出。以 “文化+科技” 模式讲好秦商故事。西安漫星球通过VR技术复原长安十二时辰场景,吸引中亚游客增长120%;“秦岭工坊” 在 7 国设立培训中心,培养本土化非遗传承人 500 余名。通过数字化工具整合传统商业智慧与现代科技,推动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本的互联互通。
4. 完善人才生态体系。实施 “秦商青蓝计划”,选拔千名青年企业家赴海外商学院深造。西咸新区通过“人才贵宾厅”等举措,为高层次人才提供 “一站式” 服务,3年引进硕博人才 8000 余名。
六、构建和完善秦商角色
1.资源整合者。通过“秦商链”合作机制,整合全球秦商资源,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与合作。
2.投资推动者。利用在陕促进投资的经验和网络,引导更多资本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能源化工、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领域。同时,逆向反馈陕西经济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3.文化交流使者。依托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秦商可以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中国文化,促进民心相通。
4.创新引领者。通过聚焦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产业,秦商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科技支持。
5.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椎埋去就,与时俯仰,变化有概”。以智求财,要善于从各种事件、场合和时间上挖掘商机。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思维局限,强化创新与开放,实现从“天下第一商帮”到现代经济引擎的跨越。
新时代秦商的崛起,既是历史文化的当代复兴,更是制度创新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唯有坚守 “厚德重义” 的文化根脉,把握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机遇,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以开放包容拓展全球视野,方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续写 “秦商” 新的辉煌篇章。正如秦商总会提出的 “融创实干、义利报国” 理念,当文化基因、政策红利与时代机遇深度耦合,秦商必将成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者:郭秦川,系陕西省统计局一级调研员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 李卓然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