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 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陕西检察机关精准发力创新社会治理——以法治之力守护美好生活

陕西日报2025-07-12 08:14

图为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王莹接待来访群众(资料照片)。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近年来,陕西检察机关用心用情用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热点问题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守护群众美好生活,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号通办”解民忧暖民心

“多亏检察官的释法说理,现在我的心结完全解开了。”7月8日,西安市民尹志杰(化名)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作为去年8月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受害人,尹志杰在今年6月得知法院判决结果后不满意,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希望检察机关介入。

接到全省12309检察服务热线转办的工单后,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通过电话向尹志杰详细沟通了案件有关情况。当尹志杰提出希望与案件承办检察官约见沟通后,该院随即将工单分派至新城区人民检察院。

“尹志杰对判决结果有异议,我们把他约到院里,面对面进行了坦率沟通。通过检察官耐心地释法说理,他最后打开了心结,接受了判决结果。”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检察院控申部门主任肖建堂说。

为畅通群众诉求通道、主动服务群众,去年8月1日,省检察院启动了全省12309检察服务热线“一号通办”为民服务机制,将省、市、县(市、区)检察服务热线统一整合至省检察院,由专人统一接听、派单、回复、督办、统筹,实现“7天+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一号通办”机制运行以来,陕西12309检察服务热线累计处置涉民生、涉检察业务诉求30346件,成功化解30余起潜在风险事件,在守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省检察院建立实时跟踪机制,对办理进度动态监测、督促推进,打破检察、政务等多部门协作壁垒,推动形成“接诉即应、分办有序、协同有力”的工作闭环。通过跨部门联动,凝聚起回应群众诉求的强大合力,确保群众反映的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机制创新汇聚更多法治力量

6月初,一场突发的大火烧毁了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尤某某家的住房,让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案涉困境儿童,网格员牛盼盼向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反映了这一情况。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受理审查后,随即启动“检爱护苗”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慈善基金。

7月2日,长安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和牛盼盼来到王莽街道,为尤某某一家送去了救急的1万元慈善基金。

守护困境儿童需要团结更多力量。长安区有中小学生15.2万人,其中困境儿童858人。如何让更多因案涉困的儿童得到救助?长安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着眼机制创新,与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合力构建全链条司法保护体系,引入607名网格员作为“检察前哨兵”,督促职能部门落实常态化帮扶,形成“巡查发现—案件核查—跟踪回访”的闭环。

6月27日,在全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省检察院公布了全省检察机关第三届十大改革创新项目,长安区人民检察院构建的“检察+网格+慈善+N”困境儿童综合司法保护机制项目入选。

实行项目化管理是全省检察机关深化检察改革、推进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从2022年开始,全省检察机关连续实施4批163个改革创新项目,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通过改革创新项目管理深化“三有”争创,省检察院“以检察‘双进’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做法获评陕西省202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助力陕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改革项目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评为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示范案例,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护企雁”品牌获评全国基层检察院“一院一品”特色品牌。

数字赋能让法律监督提质增效

“以前巡山靠双腿,如今靠‘天眼’!”7月6日,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技术部门干警陈晶晶指着大屏上的三维地图说。光头山、鹿角梁、冰晶顶,这些本是无人区的秦岭核心保护区,过去一段时间有人员非法穿越。

针对秦岭核心保护区非法徒步穿越问题,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与热成像技术,构建三维模型,精准定位违规露营、生火等破坏点位,并促使林业部门增设电子围栏与智能警示系统,实现“智慧眼”全天候监管。

如今,草链岭核心区高山草甸逐步恢复,垃圾量显著减少,非法穿越人次持续减少。检察官回访中,护林员表示这里再也没有发现过生火痕迹。全国人大代表黄云娜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说:“数字技术给检察办案带来了直接的辅助作用,这些在过去都难以想象。随着科技进步,检察机关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让我看到了检察监督质的飞跃。”

2024年2月1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中心正式启动运行。这个集数据治理分析、监督模型应用、案件智能办理、数据研判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是陕西数字检察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全省检察机关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突破口,共构建模型148个,覆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民生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其中19个模型被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全省检察机关应用全国781个模型推动类案监督,调查核实线索7800余条,办理案件5700余件。

“通过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全省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监督、诉讼、治理三大职责,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助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社会治理问题,奋力答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必答题’。”省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英)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7/12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