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寒自跃 石马长嘶鸣——昭陵六骏的永恒见证

陕西日报2025-08-06 08:04

昭陵六骏石刻可谓集名画、名刻、名诗、名书于一身。

特勤骠,又称特勒骠,周身黄白色,嘴部微微泛黑,气定神闲。

青骓是一匹苍白杂色的骏马,呈疾驰之状。

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马,枣红色,四蹄离地,呈飞奔状。

飒露紫是昭陵六骏中唯一包含人像的石刻,人物为唐朝大将丘行恭。

拳毛騧是一匹通体黄毛、嘴部黑色的马,毛发卷曲。

白蹄乌全身毛色纯黑,只有四蹄呈白色。

(记者 赵茁轶整理)

6月25日,艾伦赵琼(右)、秦航与拳毛騧拓片合影(资料照片)。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供图

今年6月,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举行。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纽约)代表、美国费城女神艺术博物馆馆长艾伦赵琼无偿捐赠了一件珍贵文物。这件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正是唐太宗昭陵六骏之一拳毛騧100多年前的拓片。

公元622年,李世民骑着拳毛騧,率军与刘黑闼的汉东军展开激战。战马嘶鸣,刀兵相接,洺水之战打响。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沙场时所乘的战马,后以浮雕形式列置于昭陵北司马道两侧。除了拳毛騧,其他5匹分别为特勤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和白蹄乌。

1914年,拳毛騧和飒露紫石刻被盗。如今,拳毛騧拓片在无数人的努力下重回故土。这张承载历史的泛黄拓片,仿佛为碎裂的昭陵六骏补上了一个文化的注脚。

骏马长歌:碑林深处的唐朝烙印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骧腾百世——昭陵六骏专题展”展厅,6块骏马青石浮雕映入眼帘,其中的拳毛騧和飒露紫为复制品。

昭陵六骏原位于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昭陵。

建造昭陵时,唐太宗下诏“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在李世民的沙场生涯中,这6匹战马随他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对它们格外喜爱。

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韩雪介绍,李世民令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六骏图样,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并为每匹马亲自书写了赞美诗,由书法大家欧阳询书丹,画家殷仲容刊刻于原石上角。

昭陵六骏石刻可谓集名画、名刻、名诗、名书于一身。

昭陵六骏之特勤骠。

特勤骠,又称特勒骠,周身黄白色,嘴部微微泛黑,气定神闲。特勤骠是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骑。李世民赞其“应策腾空,承声半汉……乘危济难”。

昭陵六骏之青骓。

青骓是一匹苍白杂色的骏马,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王世充时所乘。“青”是突厥语“秦”的谐音,泛指当时中原以西的地区。虎牢关大战时,李世民骑上青骓,率精锐骑兵一路疾行,打败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最终俘获了窦建德。石刻中的青骓呈疾驰之状,虽身中数箭,仍勇往直前。李世民赞其“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昭陵六骏之什伐赤。

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马,枣红色,四蹄离地,呈飞奔状。什伐赤是李世民在洛阳与窦建德、王世充交战时的另一匹坐骑。李世民赞其“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是昭陵六骏中唯一包含人像的石刻,人物为唐朝大将丘行恭。李世民在洛阳邙山与王世充激战时,所骑的飒露紫前胸中箭。危急时刻,丘行恭赶到,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李世民,并俯身为飒露紫拔出血箭,掩护李世民突围。这件石刻展现的便是丘行恭为飒露紫拔箭的场景。李世民赞其“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通体黄毛,嘴部黑色,毛发卷曲,是李世民与刘黑闼在洺水激战时的坐骑。虽身中9箭,依然坚持不倒。李世民赞其“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昭陵六骏之白蹄乌。

白蹄乌全身毛色纯黑,只有四蹄呈白色。白蹄乌是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平定劲敌薛仁杲时所骑。当时,李世民率军昼夜奔驰,把薛仁杲围困在折摭城,迫使敌军残部开城投降。李世民赞其“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策展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郑红莉介绍,这次展览内容较之前更加丰富,增加了立体沙盘、北宋《昭陵六骏碑》拓本、《大清防护昭陵碑》拓本以及陶俑等珍贵文物,进一步丰富了昭陵六骏专题展的艺术表现力。

重焕新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修复

昭陵六骏经历岁月侵蚀而屹立千年,离不开许多人的默默守护。

“骧腾百世——昭陵六骏专题展”记录了那些对昭陵六骏悉心保护的人们,以及他们作出的贡献。如编写了历史上第一本《昭陵志》的范文光、防护唐昭陵陵区的毕沅、立《昭陵六骏碑》的游师雄等。

1914年,飒露紫和拳毛騧被盗,流失海外,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大博物馆”)购买收藏。其余四骏也曾被打碎装箱,好在盗运时被截获,才得以留在国内。

1925年,梁启超给留学宾大的儿子梁思成回信:“昭陵石马怎么会已经流到美国去,真令我大惊!”

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一直为“二骏”流落海外一事殚精竭虑。1986年,石兴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考察3个多月,为昭陵六骏团聚进行斡旋。

2001年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昭陵考古队对昭陵北司马门祭坛遗址进行清理和发掘,发现昭陵六骏残块5块,与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的什伐赤和青骓成功拼接。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流失在美国的飒露紫和拳毛騧陈列在宾大博物馆圈形无柱穹顶建筑第三层的中国厅内。

2008年,陕西省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宾大商议将“二骏”借展的事宜。基金会理事王友群多次往返美国,与美方专家磋商,决定先进行“二骏”的修复工作。中美文物专家多次研讨,最终形成“主体框架修复和整体美学修复”方案。

2010年,基金会派出5人修复小组(王友群、王保国、杨文宗、周萍、刘林西)赴美国参与修复飒露紫、拳毛騧。这是中国文物专家首次赴国外参与修复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

美国修复师朱莉·劳森说:“要想修复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昭陵六骏,中国专家的意见极为重要。”

为了做好修复工作,中方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赴美前考察昭陵六骏石材产地陕西富平北山,采集了当地石块、石粉,还准备了玻璃微珠、专用工具及由昭陵发掘出土的六骏残块所翻制的石膏模块。

曾参与修复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研究馆员杨文宗介绍,第一阶段是修复加固,由美方修复专家实施完成。按照清洗、拆卸、钢衔接装置的设计、修补、重新安装的工序完成,旨在解决石雕稳定性差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美学修复,主要由中方修复专家完成,包括国内对另外4件石刻进行现状调查及诊断分析、开展修补材料筛选及修补工作、对拳毛騧马鞍断裂部位的确认及修补以及美化整合浮雕外观等4个主要步骤,目的是把浮雕修复到原始的外观状态,以更好地与另外4件作品相匹配。

“二骏”整体修复完成后,达到了结构稳定、最少干预、保持原貌的文物修复要求。

除了修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二骏’什么时候能回到中国?”

王友群已经在促成昭陵六骏“团聚”的路上奔走20余年。

“昭陵六骏既是民族瑰宝的代表,也是全人类的艺术佳品。中美双方的不断接触,会给回归谈判带来机会。”王友群坦言。

昭陵六骏之拳毛騧。

拓片归乡:百年图像的文化守护

“我与拳毛騧拓片的相遇,实则是一次宿命式的邂逅。”艾伦赵琼说。

2002年,在美国费城一个并不起眼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她凭借对亚洲美术史的熟悉和对中国古代雕塑的敏锐直觉,一眼认出这件拓片极可能出自昭陵六骏之一。

她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将拓片拍到手。自此,拳毛騧拓片成为女神艺术博物馆镇馆藏品之一。

曾有10多位中国收藏家、艺术家、企业家提出高价收购此拓片,均被她婉拒。艾伦赵琼坦言:“我的本意是将它无偿送回故乡。”

2022年,契机到来——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理事长秦航代表馆方提出购买意向。艾伦赵琼与博物馆董事会商议后,决定将拓片无偿捐赠给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他们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拳毛騧百年前未被切割盗运时的英姿,了解昭陵六骏曲折坎坷的经历。

随后,双方完成捐赠签约。

拓片尺幅巨大且直接裱于木板上,航空运输极为困难。如何将拓片运往西安,成为一大难题。

2023年,纸质文物修复师张建平接到秦航的电话,问他有没有好的办法,能将拓片完整取下来带回国。张建平斟酌再三,建议将拓片喷水软化后揭下来。没过多久,秦航将拓片拆成几部分带回国内。

张建平带张静、张绥宁和孟思敏3名学生一同着手修复。几人先查了关于拳毛騧的资料,确定了细节。经过多番讨论,最终确定了包括挖裱和保留原色等内容的修复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拓片修复工作终于结束。6月27日,拳毛騧百年拓片捐赠仪式在汉唐石刻博物馆举行。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毕雷将捐赠仪式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为这一文物的归国感到欣喜。

“拳毛騧百年拓片的归国是一件幸事。”秦航说,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将精心收藏好这件珍贵拓片,让更多热爱历史、热爱文物的爱好者能一睹它的真容。

艾伦赵琼表示,自己20多年来守护的珍贵文物终于等来了归乡的时刻。在未来,希望“回归”会成为文明的共同选择。

几十年来,人们期待六骏团聚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两匹承载着盛唐记忆的石刻战马,或许终有一天会踏上归途,回到它们诞生的地方。

记者 赵茁轶 实习生 杏佳露 记者 赵茁轶摄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8/06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