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西部网2025-08-13 20:51

今天(8月13日)上午9时50分,满载着55个集装箱光伏组件的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全境、跨里海,开往阿塞拜疆巴库,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开行总量超过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西安国际港站也成为了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0000列的车站,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

在西安国际港站,巨大的龙门吊在轨道上移动,拖车在堆场间穿梭不停,工人们紧张地指挥、核对单据。调度指令声、机械运转声交织,一切都高速而有序地进行着。通过三次扩能改造,西安国际港站已形成5600亩占地、59条铁路作业线的规模,其中18条为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设计年吞吐量达540万标箱、运输能力6600万吨,为班列高频次开行筑牢硬件根基。

“现在从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12天左右就能到,比以前快了近一半!”常年经营中欧班列(西安—欧洲)业务的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感慨道。这得益于全国首创的全程时刻表班列——班列“客车化”运行,运行时刻精确到小时,目前已实现“四去三回”常态化开行。截至7月31日,西安累计开行全程时刻表班列571列,超全国开行总量五成。以跨境电商为例,通过全程时刻表班列运输,时效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运输成本不到空运的五分之一。

工作人员指挥列车开出西安国际港站

在中欧班列西通道稳定开行的基础上,跨里海、黑海南通道的开辟也成为通达欧洲、中亚的高效路径。2022年4月首列跨里海班列启程后,这条串联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至欧洲的“铁—海—铁” 联运通道,运输时间较传统线路缩短至最快11天。截至7月31日,西安国际港站跨里海方向班列已累计开行400列,占全国跨里海班列总量的80%以上,成为中欧班列稳定开行的重要支撑。

中欧班列(西安)

站在西安国际港货运服务大厅的大屏幕前,18条国际运输干线如银线般编织出覆盖亚欧大陆的物流网络。向西直达汉堡、鹿特丹,向北联通莫斯科、明斯克,向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东南亚,向东通过铁海联运衔接青岛、宁波等海港。26条国内集结线路更将货源触角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形成“内陆集结、全球分拨”的格局。此外,西安国际港站的回程班列数据同样亮眼。今年前两个季度,中欧班列(西安)回程班列累计开行1756列,占开行总量的57%。

中欧班列(西安)驶出西安国际港站

“3万列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质与效的全面跃升。”西安铁路局西安国际港站营业部党总支书记王文杰介绍道。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已形成23条单站点往返图定线路(去程12条、回程11条),今年以来日开行频次达16.9列。

现在,西安国际港站的扩能升级仍在加速——占地76亩的关铁优化提升项目即将建成,扩建后的查验场地及智能化查验库将进一步提升货物通关和周转效率;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合资建设的山东港铁海国际物流园,建成后将让东南亚海鲜通过海铁联运冷链运输直达西北人的餐桌。

西安国际港站内

从首列出发到3万列疾驰,中欧班列(西安)用12年时间书写了内陆对外开放的传奇。如今,18条国际运输干线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26条国内集结线路持续延伸,不仅吸引东南沿海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及电商企业落户西安,更带动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这3万列的背后,是“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黄金通道日益畅通,是内陆地区与世界市场的深度联结,更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起点新闻记者:陈嘉欣

通讯员:李弢 齐超

审核:贾存真 张建成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8/14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