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密码”释放聚合效应 链上企业共享“北跨”机遇
西部网2025-08-22 14:43
塔吊林立的工地、机器轰鸣的车间、来回穿梭的物流车……行走在西安经开区泾渭、渭北两大工业园,处处能感受到项目建设的火热脉动。从70天实现项目摘地到开工建设,到20天完成签约至开工的“闪电速度”;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技术突破,到年产值数十亿的产业集群崛起,这片“北跨”热土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企业扎根生长。
天大钒业高纯度中间合金研发生产项目现场。
速度背后的“服务密码”
“作为外地企业,落地西安曾让我们心里打鼓,没想到从项目入区开始,经开区就全程护航,70天就实现了从摘地到开工建设。”站在天大钒业高纯度中间合金研发生产项目工地前,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娟的话语里满是感慨。这个总投资3.5亿元的项目,将年产1000吨高纯铌、钽等关键材料,满产后年产值可达4.7亿元。
这样的“经开速度”并非个例。德国依必安派特集团的亚太研发及风机制造中心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20天,今年9月将建成其全球最大的单体生产基地;美兰德碳基复合材料项目自2023年11月开工后,3个月就实现办公楼及厂房主体封顶,预计今年10月投产;百事食品完成用地审批仅用38个工作日,中粮可口可乐从签约到开工耗时34天……
西安彩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拍。
把土地报批的“黄金期”变成服务企业的“加速期”。通过深化“告知承诺+预审批”模式,市区两级规划、住建等多部门提前介入,协助企业勘探土地现状、提供设计辅导,用“提前筹备+容缺受理”的组合拳压缩审批周期。西安经开区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西安彩晶光电行政总监郭计化对此深有体会:“从产业政策到税收优惠,从资金扶持到配套建设,经开区总能想在企业前面。周边医院、学校齐全,员工安心,我们才能专心搞研发。”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彩晶光电成功实现光刻胶关键材料“100%国产原材料+100%国产设备工艺”,攻克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卡脖子”难题。
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线。
产业链上的“共生密码”
在智德电控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新能源商用车控制器正源源不断下线。这家2019年成立的企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0%,市场份额超10%。“我们能快速成长,离不开经开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生态。”公司董事长李司光说,作为陕汽集团重点打造的电驱动核心企业,智德电控每年带动上游供应商配套超2亿元,成为产业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环。
这种“龙头引领—配套成链—园区集聚”的模式,在经开区已形成良性循环。以汽车产业为例,围绕吉利、陕汽两大“链主”,聚集了3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和上百家配套企业,整车产能达60万辆;电子信息领域,龙腾半导体、华天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半导体产业链,43个创新研发中心拿下660项专利;新材料产业中,天大钒业、优耐特、美兰德等企业各展所长,构建起从原材料到高端装备的完整链条。
西安辰安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线。
西安辰安电气的成长轨迹更具代表性。18年前落户经开区时,它还是家不起眼的小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内风电领域的“排头兵”,手握40余项核心专利,其10.5kV高压双馈电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从土地批复到政策扶持,从金融对接到市场开拓,经开区总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公司副总经理居荣说,新建的25MVA大兆瓦电机实验平台,不仅能给自家产品“体检”,还能为全行业提供服务,实现了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转型。
依必安派特风机(西安)有限公司生产线。
温度里的“成长密码”
“员工反映厂区外道路没路灯,夜班不安全,反馈后一周就解决了。”依必安派特供应链总监党若雯讲述的“点亮工程”,是经开区服务细节的生动注脚。这家全球风机行业的“隐形冠军”,2019年投产以来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2024年产值达12.5亿元,其明星产品EC节能风机气动效率达80%,能帮商用楼宇实现近50%的电费降幅。
在经开区,这样的暖心服务无处不在。优耐特公司建设稀有金属高端装备项目时,曾面临供地周期紧的难题,管委会领导带队现场办公,最终如期交地。“从政策扶持到生产要素保障,经开区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公司总经理张卫刚说,这个总投资12.2亿元的项目,达产后产能将是原来的5倍,年产值达16.9亿元,将成为西部最大的稀有金属高端装备基地。
西安优耐特容器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效果图。
为让企业“兜里有粮、心里不慌”,西安经开区搭建起全方位助力体系: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效率提升40%;152项高频事项实现“15分钟便利办”,政策“免申即享”覆盖60%;推动债券发行、搭建融资平台,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让企业能心无旁骛搞研发、拓市场。
西安美兰德炭素碳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项目航拍。
热土上的“未来图景”
行走在泾渭工业园,天大钒业的厂房正在崛起,其生产的高纯铌、钽将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高端领域;渭北工业园里,美兰德公司的碳基复合材料项目即将投产,产品将助力光伏、半导体产业发展;彩晶光电的光刻胶项目工地,桩基工程正有序推进,未来年产1.5万吨的产能将打破国外垄断……
西安经开区泾渭、渭北两大工业园不断刷新项目落地速度。
这些项目的背后,是经开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三大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开区383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16.18亿元,同比增长28.0%;规上工业增加值169.80亿元,同比增长17.0%,居全市第一;工业投资92.36亿元,同比激增62.86%,预计增速全市开发区第一。
“选择经开区,就是选择了机遇与未来。”这是采访中企业负责人的共同心声。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技术突破,到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生态优势;从“极速上马”的项目落地,到“保姆式”的贴心服务,西安经开区正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筑牢产业发展的“硬支撑”,为西安“工业强市”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西安经开区不断释放聚合效应,链上企业共享“北跨”机遇。
夜幕降临,泾渭、渭北两大工业园的车间依旧灯火通明,生产线不停运转,物流车往来如梭。眼下,天大钒业的厂房即将建成,美兰德的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彩晶光电的工地正加足马力推进……一个个项目加速落地,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这片热土上的发展活力正持续迸发。
上半年亮眼的增长数据,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持续完善、服务保障精准到位,西安经开区还将有更多项目扎根、更多产业崛起,以实打实的发展成效,继续为西安“工业强市”战略筑牢根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起点新闻记者 惠璇璇 贺桐
审核 康乐群 李卓然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