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印发《方案》 “七大行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安日报2025-08-24 08:23
记者日前获悉,《陕西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将深入实施政策可感可及、破除市场准入壁垒、金融惠企纾困、加大民营经济要素支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高效办成一件事”及法治保障等“七大行动”,并推出了31项具体举措,全方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提振企业信心,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政策精准滴灌 助企轻装上阵
在政策可感可及行动中,《方案》突出快、准、实等特点,要求提升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新出台政策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发布适用范围、标准、条件和申请程序等,实现“五上”企业政策知晓率100%。
建立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加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援企稳岗、留抵退税等普惠性政策兑现速度,对企业技术改造、产业链项目建设等竞争性政策,省级资金在计划下达后20个工作日内下达,市、县级资金10个工作日内拨付到企。
依法减税降费。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收费。
鼓励企业创新。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有能力的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加力推动清欠。用好用足中央化债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资产,加快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行动直指民营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关切。
陕西将全面梳理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开展涉企政策一致性评估,及时清理、废除含有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内容的政策措施,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2025年底前完成并持续推进。
金融惠企纾困 赋能创新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陕西省将深入实施金融惠企纾困行动。
加大民营企业信贷供给。加大对民营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加大“工信贷”“秦科贷”“秦知贷”一年期及以上贷款投放规模。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秦信融”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作用。实施“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安排每年不少于2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
支持民营企业多元融资。优化省级上市后备企业遴选发布机制,每年推动民营企业入库300户以上、“一企一策”专项服务重点后备企业50户。开展“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提供规范股改、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每年新增“专精特新”专板挂牌民营企业100户以上。
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强化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运用,规范基础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应免尽免。
在要素支持方面,《方案》推出开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分类明确办理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对企业建设项目用地,建立考古工作提前介入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事一议”制度,10个工作日内出具考古调查评估意见。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和数据中心民营企业自行或委托售电公司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签订中长期绿电购售协议。全面实现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城乡全覆盖,全过程办电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积极推荐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对重点产业领域培养引进的人才给予支持。每年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急需人才等不少于100名。
物流降本增效。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物流数据开发共享,加快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实现托运人一次委托、费用一次结算、货物一次保险、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质效
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加安宁宽松的经营环境,《方案》明确,一个年度内针对同一企业的检查能合并的一律合并,避免重复检查。同时,加强对涉企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中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的监督。
在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行动方面,将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推动平台互通共享,强化数据应用赋能。加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
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办法》。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做好涉及中小企业融资、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法律服务和支持。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
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坚持一视同仁,落实同责同罪同罚,及时兑现民营经济组织胜诉权益。同时,做好科创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创新成果司法保护力度。
《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七大行动”具体工作举措,全面落实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协同配合,扎实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记者 郭旭)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