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守筑牢野生鸟类“安全屏障”

陕西日报2025-08-25 07:51

8月20日,清晨的阳光洒在湿地的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华阴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任攀登带着队员整装出发。他们踏着晨露,沿着湿地边缘缓缓前行,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他们脚步轻缓,目光掠过水面、草丛与滩涂,生怕错过任何需要关注的细节。测温度、测湿度、做笔记,一本工作手册,满满记录着每天湿地的环境情况以及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伴着队员偶尔的低声交流,一场对自然生灵的默默守护,就此拉开序幕。

昆虫、鱼虾、水生植物、底栖生物……在湿地,多样化的生物为不同食性的鸟类提供补给,满足它们的能量需求。同时,湿地的水域调节局部气候,保持湿度和温度稳定,为鸟类创造了更舒适的生存条件。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持续深入开展全面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三年行动。

陕西作为重要的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实行野生鸟类保护与救助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湿地能有效保障野生鸟类的生存需求,维系鸟类种群的稳定与多样性。那么如何确保湿地生态的完整性?

“我们通常要维持湿地水文平衡,保障水域面积和水位稳定,避免因过度排水、围垦等导致湿地萎缩。同时,保护湿地植被,为鸟类提供隐蔽环境和筑巢场所。”任攀登说,“还要减少人为干扰,定期监测鸟类种群数量、分布和繁殖情况,建立鸟类救助站,对受伤、生病或迷路的鸟类进行救治和放归。”

鸟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放飞不仅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能维护生态平衡。

在咸阳市渭河秦都段细柳营公园,野化放飞的朱鹮安逸自在地生活。觅食、筑巢、繁衍……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它们搭建起天然“婚房”。一对朱鹮不久前诞下3只幼鸟,“一家5口”其乐融融。

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稻田、水塘、汉江江畔,时有朱鹮的身影。“我们在朱鹮繁育期开展野外调查,会及时记录朱鹮的生存情况,通过朱鹮佩戴的环志、卫星追踪器实地监测朱鹮的扩散轨迹。”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昌明说。

保护野生鸟类,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省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陕西将加快推动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加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候鸟迁徙通道保护,扎实推进全省全面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行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 田若楠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8/25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