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村光大道”背后的城市建设升级之路

西部网2025-08-27 15:01

2025年夏天,宁陕这座秦岭深处的小城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村光大道”活动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之门——田间劳作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话筒,非遗传承人从作坊走向舞台,民宿老板娘化身文化代言人。这场全民参与的盛会,正在重塑这座山城的肌理与灵魂……

设施提质: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的旅游生态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村光大道’活动的引流效应,加快推进县城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宁陕县住建局局长张富林介绍道。在“十四五”规划引领下,宁陕实施县城建设“八大工程”,城市发展呈现南延北展态势。通过“三区三线”精准引导,已形成城北新区、城东医养度假区、城西配套服务区、城南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联动格局。

数据显示,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76平方公里拓展至3.34平方公里,祥洲大酒店、环长安河城市步道等项目的建成,持续拉伸着城市框架。为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宁陕县新建公共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位871个,创新利用小区内部老旧储藏间拆除腾退空间,新增车位354个。“今年还申报了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计划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000万元,建设停车位1200个”,张富林补充道。

宁陕游客集散中心

门户打造:塑造第一印象的游客集散中心

“高速路口一下来,这里就是游客认识宁陕的第一站。”站在4287平方米的钢结构建筑前,宁陕县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立指向正在收尾的游客集散中心。这个位于宁石高速宁陕南出入口的项目,一层规划为智慧服务接待厅,二层将集中展示秦岭四宝和宁陕非遗文化。特别设计的交通动线让车辆“一个转弯”即可直达县城核心区,破解山区县常见的“进城难”问题。

另一项重点工程——环长安河城市步道总投资达1.39亿元,全长16公里,如同一条翡翠项链串联起宁陕县城的主要文化地标。这条步道沿长安河及东河两岸延伸,北起城隍庙,南至游客集散中心,东达城关镇涧沟口,将城市与自然完美融合。

夜色宁陕:从亮起来火起来

随着“村光大道”活动的火热开展,宁陕县迎宾大道已成为一条充满活力的夜市一条街。百余家摊位整齐排列,洋芋糍粑、手工包子、烤肉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摊位前围满了游客。

“这里离家很近,小吃种类繁多,味道特别正宗。”附近居民王娟表示,下班后带着家人逛夜市、看表演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而摊主则感慨:“现在客流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常常营业到凌晨,日均营业额轻松突破3000元。”

“我们持续优化县城的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夜市一条街,提升城市烟火气。”宁陕县住建局局长张富林说。

宁陕夜市一条街

空间再生:校舍变身的文旅新载体

在距离宁陕县城约5公里的银山村,一座具有七八十年代风貌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由当地村民胡军改造的“胡家院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农家乐民宿,前身竟是胡军儿时就读的村小学。

“闲置七八年的校舍,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胡军抚摸着教室改造的餐厅墙面介绍。通过村集体用地流转,他签下20年租约,将600平方米的废弃校舍打造成融合乡土文化与特色餐饮的复合空间。改造保留了黑板报、木格窗等校园元素,新增了纺车、煤油灯等老物件展示区,让游客瞬间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

胡军告诉记者,自6月“村光大道”活动启动以来,该店营业额实现跨越式增长:周末日均营业额从去年的五六千元跃升至八九千元,平日也从两三千元提升到四五千元,增幅达50%以上。

从“村光大道”群众舞台到环长安河城市步道,从游客集散中心到夜市一条街,宁陕县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县城,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这座秦岭小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书写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宁陕县住建局局长张富林表示:“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康养综合体、城市会客厅以及城市更新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能力和县城承载力,提高县城品质,使我们的县城能够为广大游客提供舒适、便捷以及多元化的体验。”

起点新闻记者:杨晏宁 刘涛瑞

宁陕融媒:赵晓骞 符毕垚

审核:魏诠 张建成 刘涛瑞

打开“陕西头条”阅读剩余内容

热门评论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热评

今日要闻2025/08/27

打开“陕西头条”查看更多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