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已建设3家国家级、15家省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西部网2025-08-27 18:48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陕西已建设3家国家级和15家省级联合实验室,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多国开展密切合作,近三年取得国际领先技术44项,孵化科技企业6家。”8月27日上午,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陕西省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为抓手,有效统筹省内科技合作资源,不断丰富完善科技合作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建设高能级合作平台搭建科技开放合作载体
2022年,陕西省启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已建设3家国家级和15家省级联合实验室,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多国开展密切合作,近三年取得国际领先技术44项,孵化科技企业6家。
同时,陕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8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94人,输出技术223项、引进技术45项,实现国产化替代4项,突破技术瓶颈32项。
在海外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杨凌示范区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了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2025年新建成的中吉苹果示范园完成6057株苗木定植,实现亩产提高300公斤以上,实现了中国种苗、设备、技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示范推广。
此外,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已于今年6月在陕西揭牌运行,并新签署16份合作协议,将按照平台化、项目化、专业化、国际化、产业化的原则,搭建开放的交流合作平台和高水平专家交流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互利合作。
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
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高质量合作项目
“十四五”以来,陕西共实施30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设立中亚、白俄罗斯及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支持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70项。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与国外机构联合攻关,在高温锂电池、太空电站无线传能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陕西连续九年举办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吸引17个国家、25个省区市参展,意向签约金额275.7亿元。丝博会期间举办多场科技推介活动,今年科技创新展吸引250余家企业、1000余件展品参展。此外,陕西还积极组织省内单位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如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大会、中乌商品展等,有效推动秦创原成果走向国际。
通过举办中白专家双边交流活动、中国—中亚绿色能源院士论坛等高端活动,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加强科技对话。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600余名。通过“校招共用”等模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57名,目前全省持有效工作许可的外国专家超过3500余人,其中A类(外国高端人才)占比约20%。
起点新闻记者 贺桐 宋洋
审核 魏诠 张建成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