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陕西中试基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技术转化引领智慧交通
西部网2025-09-12 15:54
陕西省智慧交通产业中试基地展示墙
9月9日,记者来到陕西省智慧交通产业中试基地。这座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创新平台,自2024年11月通过陕西省科技厅认定以来,已构建起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和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作为国内交通运输系统首个专业化中试平台,该基地以研发-验证-量产全链条服务模式,成功破解了实验室技术与市场产品脱节的行业难题。
“依托这套‘研发-测试-量产’无缝通道,基地已催生出8类62项实用成果,多项技术打破行业瓶颈。”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永军介绍,像自主研发的北斗融合定位终端精度达毫米级,成功适配川藏铁路高海拔复杂地质条件,为工程监测提供可靠支撑;星翼无人机首创国内桥检建模纪录,搭载的AI识别系统将桥梁病害检测效率提升6倍。
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
在服务模式上,基地首创“内部孵化+外部开放”双轨机制。对内整合陕西交控集团资源,推动无人智慧巡检系统等产品快速落地,使高速险情响应时间压缩至3分钟;对外通过股权合作与场地支持,已向行业输出30余款标准化产品。
目前,陕西省智慧交通产业中试基地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智慧交通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并带动形成百亿级智慧交通产业集群。随着成果加速走向海外,该平台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技术输出节点。
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陕西交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波介绍,在银坑高速、包茂高速等路段,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数字孪生深度结合,构建起三维数字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实现基础设施毫米级监测,还为无人机巡检提供实时航线预警,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中存在的视野盲区问题。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算法,北斗信号与惯性导航数据实现动态校准,即使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定位精度。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技术服务中心
“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已形成标准化作业模式,在陕西、山西等地区部署的智能基站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AI算法可自动识别违停、抛洒物等30余类异常事件,其中包茂高速货车故障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系统价值——通过远程喊话警示、危险区域标记和全程影像取证,将应急响应时间压缩至15分钟。当前系统正在专项训练排水沟检测等算法,待百万级图像数据集完成标注后,将实现全自动病害识别功能。所有巡检视频均保留3个月,为事件回溯和算法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刘波说。
起点新闻记者 李典晴
审核 康乐群 张建成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