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身体与心理该如何“归位”?这份“收心调节指南”请收好
西部网2025-10-08 18:28
今天(10月8日)是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不少人从“休假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可能出现暂时的适应障碍,容易出现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入睡困难等“节假日综合征”。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呢?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采访了西安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宋金鹏,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节假日综合征”?主要表现有哪些?
宋金鹏介绍:“‘节假日综合征’是指在大假即将结束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特别是国庆黄金周和春节黄金周期间更为常见。这种现象并非疾病,而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宋金鹏进一步解释,个体出现的短暂身心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躯体上的疲倦、失眠、肌肉酸痛、心跳加速,以及消化系统的不适;精神上则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空虚或易怒等症状。
如何缓解“节假日综合征”?
对于如何调整状态,宋金鹏表示:“临近收假,首先要及时调整作息,纠正生物钟,做到早睡早起,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饮食上要清淡饮食,少食油腻。在工作安排上,多设置休息时间,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同时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针对复工后的适应问题,宋金鹏建议,进入工作状态后,可以把每天要做的工作列出一个清单,由简单、容易的先入手,困难的放在后面。“此外,每晚可以用热水泡脚、拉伸、听舒缓的音乐,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
这份“收心调节指南”是否为你提供了新思路?不妨从今晚开始实践,让身体与假期温柔告别,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工作周期。
起点新闻记者 张校伟 李典晴 杨晏宁
审核 史宝军 李卓然

热门评论